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考试的时候觉得单选还比较简单,多选题考得细节题比较多,个人觉得刷了那么多遍书选择题做得还可以。大题部分基本都被肖大大压中了题,但之前背诵的很多答案变成了题目材料出现在了试卷上,当时一脸懵逼,还是耐着性子把之前背诵的内容稍微变换了一下写在了试卷上。觉得自己的大题答得不是十分如意。后期多做选择题,将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出来。
考研数学方面:
在数学学习上,九月的重点是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这三门课程进行巩固复习,针对薄弱环节加强训练,并且仔细记笔记,熟记内容;进入十月,我开始使用李永乐编著的《历年真题解析》。书中的前段汇集了近年的考试题目,后半部则是按章节划分的习题集。推荐先从章节练习做起,熟悉各章的考点和解题策略,然后再进行限时模拟测试。起初我过于自信,只专注于真题,但连续做三套后便感到力不从心,因为解题技巧生疏,时间管理也不到位。因此,完成书的后半部分变得至关重要,它能增强信心并帮助我发现解题模式。十一月,我持续演练历年真题,能把每年的试题都做得出色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不必贪多嚼不烂,试图做完所有市面上的模拟题,那样既耗时又可能打击脆弱的自尊心。
考研英语方面:
我17年一月开始背单词,三月开始看朱伟的恋恋有词。到七月吧,基本过了第一遍,我还辅助背了红宝书的单词,同步进行的,在这期间,没有课的下午我都在刷,97-07的真题,一天一篇阅读理解,因为基础太弱了,所以我第一遍压根没指望读懂文章,在阅读中,我不断的圈出我不认识的单词,方便做完之后查单词,对一下答案,然后第二天看第一天阅读中的单词接着往下做,速度非常慢,但是,毕竟光背单词真的太枯燥了,然后第一轮做完之后,我再去回头继续做第二遍,这个时候就要去分析句子成分,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这一轮错误率还是很高,这个时候是维持一天两篇/三篇的量,有点吃力了,我基本每天下午都在处理英语,真的很痛苦,非常痛苦,因为这一周期的时间比较短,我接着就开始做05年以后的,也是复制我之前的做法,第一遍,找不认识的单词,并且穿插了97-05的第三遍,第二遍开始认真分析第三遍,再分析,第四遍,将前三遍的放在一起分析,只看错题,问自己为什么,凭什么,预留了几年的真题模拟,最后冲刺阶段用的,我做了两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质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地球的形成、结构、演化,岩石矿物识别,地层系统,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等多个方面。对这些内容的理解,需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例如,理解地球内部结构时,不仅要各个层次的名称和特性,更要理解它们如何影响地球表面的现象。对地质构造,比如褶皱、断层的理解,不仅要知道其形态特征,还要能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对地貌的影响。
学习这门课程,我推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除了课本知识,我还积极参与实地考察,去观察、触摸那些课本上的岩石矿物,理解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真实状态。地质图的阅读和解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它能帮助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我会利用历年试题进行模拟练习,这不仅能检验我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题型。对难题,我会记录下来,反复研究,直到彻底理解和掌握。
再者,团队学习也很有帮助。我组建了一个学习小组,会定期讨论难点,共享学习资料,这种方式既能互相激励,又能凭他人的视角深化自有的理解。
保持对地质学的热情至关重要。地质学是一门科学,但也是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过程,每一次的发现都可能带来无尽的惊喜。保持好奇心,享受学习过程,我认为这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