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领域选择
(1)考研可以选择“相同专业”。例如,本科阶段主修“金融学”,这个专业归属于“应用经济学”这一大类学科。在同一学科内还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十个相关专业。因此,这些专业都可以被视为考研时可选的“相同专业”。
(2)考研还可以选择“类似专业”。假设本科专业为“金融学”,同样隶属于“应用经济学”的兄弟学科则是“理论经济学”,后者又包括了六个子专业,如“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这些专业都适合作为考研时的“类似专业”。
(3)考研亦可选择“不同专业”。所有不属于本科所学专业同一学科领域的学术硕士或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均可视为考研中的“不同专业”。
2、目标专业的决定: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职业规划来选定一个希望攻读的专业,并明确是否有换专业的打算。
3、心仪地区的挑选
(1)择业导向:若计划在未来某个特定的城市找工作,那么便应当在那个城市求学深造。这是选择读研地点的基本指导方针。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但也意味着毕业生众多,职场竞争较为激烈。
(2)定居考量:考虑到将来在哪座城市购房并建立家庭的因素,相应地也可以选择在那里读研。这也是一个实际且重要的思考维度。
(3)财务承受能力:相较于其他非一线都市,在北上广深杭等地读书往往需面对较高的生活成本,因此对家庭经济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北京或者上海读书的各项费用肯定要比在武汉或成都多出不少。
(4)区域分类:基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教育部划分了一区和二区两大类别,对应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数标准也有区分。通常情况下,二区的整体分数线会低于一区大约十分左右,单项科目分数线也同样较低。
4、院校抉择
选择哪一所大学继续深造,关键在于其是否契合自身需求。最理想的未必就是最适合的。同时也要评估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如果你具备坚实的基础并且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去备考,那么不妨尝试冲击名牌大学;反之,则应考虑普通院校。此外,报名过程是否便捷也是一个参考因素。一般来说,就近申请和学习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5、个人竞争优势分析
在设定考研的目标时务必实事求是,保证有能力实现。即便目标校院非常出色,但如果几乎没有考上的几率的话,那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1)总成绩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查询,网址为:https://yz.chsi.com.cn/apply/cjcx/
只需提供省市、招生单位名称、考生全名、身份证件编号及准考证号就能查询结果。此网站支持全国各地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的检索服务。
(2)排名情况:
一些学校会在发送复试通知邮件中附带成绩排名列表,这是因为他们在寄送通知之前已经整理好了按分数高低排列的成绩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能提供这样的排名查询服务。某些院校可能会在发布初试成绩的同时开放专门的查询界面供学生查看各自专业内的排名情况。还有一些学校可能允许考生通过拨打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向工作人员咨询其具体的专业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