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还是建议大家报个班,因为自己看基本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套书,风中劲草,好多人都说不错,我复习的时间没安排好,虽然买了,但是只看了一点,但是我发现了几个特点,这套书知识点是很细的,如果能好好看完的话,政治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他配套的习题我感觉里面有些题有些过时,因为政治会考当下的热点,像江主席那个时代的应该是不会考的。但这套书既然很多人都推荐,说明一定是有道理的。大家可以看看吧。政治最后背背肖四肖八也就差不多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在学习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分数差距显著。许多人强调多研读教科书,但我认为理解并掌握定理和例题就足够了,无需深究定理的证明过程,那既耗时又可能偏离考试重点。需要完整地做两遍复习资料,初次尝试时即使感到许多题目不会解答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忧,这是初学者的普遍现象。应依据过去三到四年的真题模式来练习。真题同样需完成两遍,尤其是近几年的试题,更值得深入探究。我建议大家先浏览一遍教材,遇到困难尽量寻求解答。巩固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然后最重要的是,你要开始看阅读了,不要看150篇先,看一些简单的文章,刚开始不求掌握句子结构,只求在文章里面再一次遇见单词书上的单词,形成前后照应,多照应几次你就记住了。到什么时候结束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考研的过程中,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目的:有的人觉得阅读文章感觉很顺就是结束,我告诉你,不可能,不要将你要达到的最后结果作为目标,而是分阶段,制定阶段性目标,比如,在阅读中背单词到你将60%的单词书上的单词在阅读中照应过几次之后,你可以快开始做阅读并且研究句子了,有的人学习英语不知道那一阶段该干什么,一点谱都没有,希望我的文章能给你一个大概的方向,具体的得靠你自己摸索了。我估计60%的数字,怎么也得2到3个月吧。很多人学习浮躁,不踏实,容易受影响,就是因为没有形成学习的惯性,本来准备把这一点拿出来单独写的,因为考研是个系统的工作,惯性非常重要,也许有一天才能真正的明白我的意思。如果有人已经明白了,我就更开心了。研究真题的什么?怎么研究?研究阅读和新题型50分,别的就算了吧。可以先看阅读,有些人觉得新题型都是放弃的对象,那我只能说,人各有志,且行且珍惜。作文压分严重,我们写作基础也不好,而且影响全局得发挥,不得不加以练习,必须有至少3-5篇大作文你背的滚瓜烂熟,小作文各个题材都要准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基础,它关注个体行为,如消费者如何做决策,企业如何追求利润最大化。理解供求理论、消费者效用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均衡是关键。对这部分,我建议深入理解每个概念,并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知识,理解并掌握模型的应用。
宏观经济学则更注重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需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周期、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等。宏观经济模型的理解和应用同样重要,例如IS-LM模型、AD-AS模型。要关注最新的经济动态和政策,这将有助于你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理论。
发展经济学是连接微观和宏观的一座桥梁,它探讨了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重点关注经济增长理论、贫困与不平等、环境与发展等问题。阅读经典文献,了解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是提升这方面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精读教材,辅以参考书目和讲义。做一些历年的试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难度。我还参加了一些讨论小组,凭与同学的讨论,深化了我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经济学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学科,我鼓励大家结合实际案例去分析问题,这不仅能帮助更好地理解理论,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某个国家的环保政策如何影响其经济增长,或者探讨人口老龄化对资源分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