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场音乐会一期一亮点,“江潮乐”打造公共文化新地标

12场音乐会一期一亮点,“江潮乐”打造公共文化新地标

2025-10-15 动态更新

当《萤火追光》的悠扬旋律在杨浦滨江渔人码头缓缓消散,为期两个月的2025江潮乐音乐会系列演出正式落下帷幕。本次活动自8月9日启幕至10月8日收官,在每周六傍晚为上海市民连续呈现了12场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音乐盛宴,线上线下近68万市民参与。

2025年是“江潮乐”系列音乐会举办的第三年,这场持续的文化盛会,让杨浦滨江的这一隅成为市民心中“如期赴约”的公共文化新地标,更是承载着共同情感与记忆的“熟悉的老地方”。

构建多感官体验,镌刻独特杨浦记忆

为突破传统音乐会的单一形态,2025江潮乐在“一期一亮点”框架下,着力构建了一个覆盖不同人群、融合多元感官体验的新型文化生态。

在主题设计上,精准对接市民文化需求:面向家庭群体推出《释放童趣》亲子专场,用欢快的鼓点、互动式演奏陪伴孩子感受音乐魅力;为都市上班族打造《城市疗愈》主题专场,以舒缓的旋律营造放松空间,缓解现代工作压力;围绕传统佳节特别策划《月圆诗话》音乐专场,将民乐演奏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生动传递中华优秀传统的深厚韵味。

更具突破性的是,本次系列演出打破了“听觉单一维度”,融入视觉、嗅觉等多重感官元素,构建沉浸式艺术体验。《名画狂想曲》专场将梵高、莫奈的经典画作与大提琴旋律交织共鸣,让观众在聆听悠扬乐章的同时,欣赏传世名画,实现音乐与美术的深度对话;《暗香浮乐》专场精心定制与旋律适配的栀子、桂花香氛,当小提琴奏响悠扬段落时,淡雅气息随江风弥漫,市民在江风、音乐与香气的交融中,沉浸式感受杨浦滨江独有的自然与艺术氛围。多维度的设计,不仅提升了音乐会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更在市民心中塑造出深刻的“杨浦滨江音乐记忆”。

打造沉浸式课堂,让音乐普及触手可及

“不止于听,更在于懂”,是2025江潮乐对“文化惠民”的深度诠释。活动创新性地将“美育小课堂”融入每场60分钟的演出,让演奏者同时承担起表演者与科普者的双重角色。在曲目间隙,艺术家们会主动走到台前,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乐器特质与音乐知识。

在《日落basking》专场,非洲鼓演奏家不仅现场展示演奏技巧,还带领观众共同体验打击乐的韵律魅力;在《城市疗愈》专场,手碟演奏者结合乐器空灵的音色,讲解不同敲击方式如何传递情绪、缓解压力,让市民直观感受音乐的疗愈力量。

此外,艺术家们还会分享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引导观众理解“旋律如何传递情感”,让原本“被动欣赏”的音乐会,转化为“主动参与”的艺术课堂,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互动性与教育内涵。

市民王先生是此次“流动艺术课堂”的受益者。他坦言,起初只是为了打卡滨江美景来到现场,却被美育环节深深吸引:“以前听爵士乐只觉得‘好听’,但听了演奏家讲解即兴创作的逻辑后,我才明白每段旋律蕴含的巧思,现在已经会主动寻找蓝调曲目来欣赏了。”这种“在享受中学习、在互动中感悟”的模式,使艺术之美融入更多市民日常生活。

从“音乐演出”到“周末经济新场景”

2025江潮乐不仅停留在文化层面,更延伸至区域经济发展领域。通过“地标打卡+美育互动”的创新定位,音乐会成功将市民的“单次文化偶遇”,升级为集赏乐、学习、休闲于一体的“周末综合体验”,不少家庭会提前规划行程,下午先漫步滨江步道打卡江景,傍晚参与音乐会及美育互动,演出结束后再前往周边餐厅用餐或咖啡馆小憩,形成“一站式”周末消费动线,有效激活了滨江区域的商业活力。

每周六傍晚,越来越多家庭与年轻观众专程前往杨浦滨江渔人码头,将参与“江潮乐”作为周末固定文化活动。“自从发现‘江潮乐’后,女儿非常喜欢这样的音乐会,每周六来滨江就成了我们的家庭惯例。演出结束后,我们会在渔人码头用餐,一家人都很开心。” 市民陈女士表示。

据主办方观察,随着音乐会的持续举办,杨浦滨江渔人码头及周边区域客流量呈现增长趋势。凭借这一“文化聚拢效应”,“江潮乐”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有效释放了消费潜力,为助力区域经济稳增长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能。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12场音乐会一期一亮点,“江潮乐”打造公共文化新地标》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