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新学期伊始,我着手准备复习政治,购买了肖秀荣的全部教材。精讲精练主要涵盖理论内容,然而在通读一遍之后,我的感觉却是:“讲了些什么呢?”实在是记不住啊!由于知识点繁多,初次阅读往往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后发现,他们也都有类似的经历,所以如果你感到困惑,也不必过于焦虑。对于政治底子薄弱的人来说,理解理论知识是必须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朋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略过不看,直接进入后期的背诵阶段。政治学习中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得多项选择者得天下!”多选题在考试中占据关键地位。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大家得分相差无几,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多选题的表现。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务必多加练习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再三强调,多选题真的非常重要!我亲自完成了肖秀荣的1000题,并且重复了一遍。此外,政治还包含时事政治部分,这部分需要关注国内外最新的政策、方针和重大会议等信息。临近考试时,我的老师点出了其中的重点,并传授了一些答题技巧,这对这部分的学习很有帮助。到了备考后期,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模拟试卷,我选择了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这两本书强烈推荐,答案可以直接用来背诵。我还尝试了蒋中挺的五套卷,也有一些题目命中了,所以建议大家也可以做一做,多做题总归是有益的。顺便提一句,政治大纲实用性不大,没有必要购买。我个人推荐“风中劲草”,它对知识点的归纳很到位,适合直接背诵以应对选择题和部分简答题。总的来说,政治复习的关键在于记忆,但不必过早开始,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还是有点难度的,关于数学的参考书,谈不上是建议吧,我说说自己的情况,推荐汤家凤的1800题,然后我做了好几遍的复习全书,复习全书真心很给力,但是有点难,慢慢啃,多啃几遍好了,啃全书的时候做了张宇的1000题,然后就到了九月中旬,开始做张宇真题30大全解,每天一套,三个小时,做完再批改,大概每天数学花5个多小时时间,后来就是反复做全书跟真题了,到考研前。我花在数学的时间比较多,做的题也比较多。我觉得比较好的就是:报一个一对一(视频没用的相信我)做老汤1800,做复习全书,做张宇真题全解,反复真题和全书。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较差,目前还没通过六级考试。早在大三上学期我就开始背单词了,起初是用一本厚厚的绿皮词汇书。但到了大三下学期,我转向了朱伟的《恋恋有词》,这本书相对薄一些,据我估算,一年间我至少翻阅了十几次。十一月时,当我感到焦虑不安,手里拿着这本书,心中便有了安慰,仿佛它证明了我这一年的确在努力学习,这种心理效应不容忽视。
对于处理长难句和阅读理解,我参考了张剑和何凯文的资料。最初,我以张剑的97-06年真题作为练习,坚持每天都抽出一段时间来背诵,虽然有时无法完全记住,但我尽力而为,这样的方法确实让我感觉英语水平有所提高。
至于作文,我在考研帮中挑选了一些我认为精彩的句子,形成了自己的模板。由于深知英语是我的弱项,我在考试前专门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训练英语书写,既为了争取分数,也为了减轻考场上的紧张感。考试时,我先打草稿,然后再工整地抄写在试卷上,我想这部分整洁的卷面可能给我加了不少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综合"通常涵盖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固态反应等核心概念。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至关重要,因它们构成了材料科学的基石。例如,理解和掌握晶格结构的不同类型(如立方、六方、四方等)以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是基础;相图则能帮助预测和理解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行为;扩散和固态反应则是材料改性、合成的关键过程。
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也是"材料综合"的重点。你需熟悉常见的材料表征技术,比如XRD、SEM、TEM、EDS等,并能够分析这些仪器产生的数据。例如,凭XRD识别材料的晶体结构,SEM和TEM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EDS则能提供元素分布信息。在复习过程中,多看实验报告,模拟解析实际问题,将有助于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关注材料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也十分必要。北航的课程往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阅读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了解新材料的研发、新工艺的应用,甚至尝试自己撰写科研报告,都将对学习大有裨益。
我强烈建议采用主动学习的方式。不仅仅依赖课本,也要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平台上的在线课程,以及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的文章,都深化理解和拓宽视野。多做练习题,凭解题来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并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