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会计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实在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到最后我也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遍考纲或是教材,只是一味的做了很多题,因为时间实在仓促,所以只能拿政治开刀,把本应放在政治上的时间大部分的抽走放在了专业课之上,平时抽出边角余料的时间,比如背专业课背的很累了,或者做英语做的有些眼花时,拿出政治的选择题做一做,当做放松和休息,当然每次做选择也会错很多很多,考研政治那套卷子是我复习政治所做的所有题中发挥的最好的一次,平时单选16个会错到五六个,更差的是多选14个对一半都很是问题,真要感谢我的抗挫力和心理安慰的能力,每次面对一批批的错题,我都会安慰自己说现在多错一点多暴露一点问题是好事,总比真正上考场上的时候再错要好多了,而且因为我没有时间去看考纲,所以每遇到错题,我就会按照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去翻考纲去弄清楚这些知识点,这样复习更有针对性效率也要高多了。总之就是做对了的就略过,拿不准的就翻书去找答案,做错了的就查看相关知识点然后背下来,这些查缺补漏的过程需要自己亲自去完成,不要轻信参考答案,不要只对过答案就过了。
考研数学方面:
书用的张宇的高数18讲,李永乐的线代讲义,1000题。因为学的时候很深入,18讲和9讲都只刷了一遍,线代跟着刷了2遍。1000题刷完了高数部分。张宇的书做起来会有些压力,感到挺难的,做1000题的高数C组曾经让我几天不再想去看数学,但是还是坚持下来了,发现自己做题的速度和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所以不要因为难而放弃,当你感到难的时候可能是突破自己的时候。同时,真题从11月中旬开始刷,刷了近9年的,感觉真题不是太难,所以没刷以前年份的,刷了张宇8套卷和合工大的卷子,感觉越难的卷子坚持做下来,能力越有提升。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考研过程中比较难的一科。每年会有很多人因为英语小分不过线而惨遭淘汰。我感觉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贯穿于考研的始终。考研英语我认为就是在考单词量,而其他的什么语法或时态都次之。所以必须过单词关,我的英语从三月份开始准备,刚开始就是在准备单词,前后背了三遍。从3月到七月我一直背单词,从语法开始,包括作文啊翻译啊这些都要复习到。偶尔做几篇张剑的《阅读150篇》,算是练手。暑假的时候做了几套真题,不是很理想,主要还是词汇量掌握的不够。进入十月份,开始全力准备英语,此时新东方的单词书我看的是第二遍,并且把不熟的整理下来,留日后专门强化。虽然这样,但是做真题时还是不理想,于是开始进行第三遍强化,一直到十二月份。这期间,我把真题里面的每个不懂的单词和短语都整理下来并背了一遍,再加上新东方的单词,每天都背一个小时。然后再看真题感觉里面的单词都认识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会计学的基础知识是核心。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以及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整个会计学的基石。对会计分录的编写,要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理解每一笔交易如何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
财务报表分析是另一个重要部分。需深入研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理解它们的构成及相互关系,学会凭这些报表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程度。尤其要关注比率分析,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率等,这些都是评估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工具。
再者,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也是考试的重点。成本计算方法,如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以及预算编制、决策分析等管理会计内容,都需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部分内容不仅需理论知识,更需凭案例分析来提升实际操作技能。
会计准则和法规知识也不可忽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是判断和处理会计问题的依据,了解其最新动态和变化,能帮助在复杂情况下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对每个知识点,先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意义,凭做题和案例分析来加深记忆。定期复习和总结,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借助了各种资源,包括教科书、辅导资料、在线课程,甚至参与模拟实习,全方位提升自己。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可能不同,关键是找到适合自有的方法,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