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选择跨专业考研的朋友,尤其是从理工科转向文科的同学,切记不可低估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这一点至关重要。无需过早开始复习政治,九月至十月启动已绰绰有余。政治的本质决定了它的重要性,即使投入不多,也能凭借深厚的底蕴展现出持久的力量。然而,理科背景转文科的考生,你们必须认清自我,扬长避短。面对众多对手明显的优势,你们需要加倍努力,迎头赶上。提前开始政治学习,大纲要多读几遍,模拟试题要多做几套,预测卷也要多背诵,甚至练习书写,这些都是你们不可或缺的步骤。在借鉴他人的备考策略时,首先要自问:我与他们的处境相同吗?目标一致吗?要求相等吗?若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采取最稳妥的方式,付出最多的时间,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扎实可靠,不让这个弱点成为你实现梦想途中的绊脚石。
考研数学方面:
从九月到十一月,我重新研读了三本书,并于十月开始接触真题,通常每隔三四天就会完成一套,随后深入剖析每一道题目。在闲暇时刻,我会持续翻阅这三本书和660题(它们百读不厌,到最后阶段我专注于攻克错题)。对于高数部分,推荐以汤家凤为主,张宇为辅助参考(如果不需要,也可忽略张宇)。线代部分,非李永乐莫属,他的教学无人能敌。阅读教科书旨在掌握基础知识,但数学考试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练习材料。善用数学教材,精确聚焦,即便时间有限,也能有望取得满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难度适宜,题型归纳精炼,题量适中,我认为至少应重复练习三次以上。后期则可购买模拟试卷进行训练。虽然模拟卷质量参差不齐,但真题始终是重中之重,不容忽视!我在一个笔记本上整理了所有公式,在考前两周每天都背诵一次。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我觉得应该主攻阅读,我用的张剑的150篇那个黄皮书,我觉得这个比考研英语要难点,但它是部分题源。不过我的目的是通过多做阅读积累生词,生词多见几次,我们才能彼此熟悉。当然你也可以搭配的单词书,每天看点。总之,英语是得阅读者得天下,知道的核心词汇越多阅读才能做的更溜。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对我是有效果的,考试时我先写完大,小作文,一心做阅读,做得非常顺利,4篇阅读,前3篇全对。最后一篇我感觉前面我做太快了,有点怀疑自己了,放慢做又多想反而错了2个。所以人一定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不要犹犹豫豫。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课程,它包括了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半导体物理以及微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在电路理论部分,理解和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理解并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及其并联串联关系是基础。傅立叶变换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也是重要考点,需熟练掌握。
电磁场理论部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和应用至关重要。这不仅涉及到静态电磁场,也包括时变电磁场,尤其是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衰减等现象。对导体、介质和磁性材料的电磁性质要有深入理解。
再者,半导体物理是电子科学的核心,你需了解并掌握PN结的工作原理,理解载流子的扩散、漂移运动,以及能带理论。对 MOSFET 和 BJT 等基本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微电子技术的学习,主要涉及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如版图设计、CMOS工艺流程等。这部分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理解和记忆,理解VLSI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多做习题,凭实践来加深理解。对复杂的理论,尝试画出概念图或者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定期回顾和总结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防止知识遗忘。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互相提问、解答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