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的核心是选择题,为此,众多的学习资料如《肖1000》或《大纲配套1600》等应运而生。这些教材的内容往往相差无几,我个人选择了《肖1000》。初次练习时,建议不在书上直接作答,以免影响重做的判断。务必明白,选择题的主要作用是强化知识理解,它与真实考试的题目形式有所不同。因此,在复习政治时,仔细研读大纲解析至关重要,因为所有的变化都无法脱离其基本精神。
考研数学方面:
考研的前期准备阶段我看的课本,很仔细,课后的习题也都完全做了一遍,这样大概用了3个月的时间结束了基础阶段的复习,事后看这部分时间的效率很高,基础打得不错,后续的复习就相对而言轻松了很多,建议大家也要重视基础,对于课后习题,个人认为不需要全做,做题只是辅助记忆的手段。数学全书要刷很多遍,建议做题时标注好哪些题目很经典但不会做的、难度大的,刷第二和第三遍的时候只刷标注了的题目就行,不然时间肯定不够的。
考研英语方面:
长难句:推荐何凯文的长难句一书,很薄,但是东西很全,例句都是历年真题的句子,比较有用,但由于自己的时间很紧没有看完,还是全新的。我自己完型阅读其实没什么特别的经验,就是做卷子,大概9月多开始做历年真题,真题从97年到14年,留了3张考前培养感觉,基本是一天一张,作文和翻译不写,定时计分,18张卷子很快就写完了,我买的是黄皮的历年英语真题,答案很详细,做完了会逐句看他的翻译和每句的分析,特别是长难句的,每道题的解析也很详细,基本看完了长难句翻译和答案解析问题都能解决,这一段时间自己在尽力的提高自己长难句的翻译能力,自己在有意识的去分析长难句的结构和意思,最后确实经过一段时间能感受到自己这方面能力的提高。真题做完后,一直到考研前,就一直在买模拟题,后面试卷感觉不够,就基本两天一张,基本主流的模拟题全买了像王江涛的、何凯文的,反正一直在尽力保持每天都做阅读和完型保持手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编程的灵魂,理解和熟练运用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堆等,能帮助设计出更高效的问题解决方案。我在学习时,不仅注重理论的理解,也凭编写代码来实践,例如实现排序算法,理解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效率。LeetCode这样的在线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实战题目,对提升这方面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计算机组成原理我了解了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CPU的运算、存储器的层次结构、指令系统的理解都是关键。我建议使用《计算机组织与设计》这本书作为主要参考,配合实际的硬件模型进行学习,比如使用MIPS或x86模拟器运行简单的汇编程序,加深理解。
操作系统则揭示了系统级别的运行机制,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这里,阅读源码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Linux内核或者MINIX3都是不错的选。理论知识需结合实际操作,例如凭实验操作虚拟机来观察和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状态。
计算机网络是连接世界的桥梁。TCP/IP协议族、HTTP协议、网络安全等问题都需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Andrew S. Tanenbaum)是一本经典的教材,配合Wireshark等抓包工具分析网络流量,直观地理解网络通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