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科目毫不担忧,主要依靠配套的1000题和历史试题集。前期阶段,我投入大量时间解答无数选择题,基本上把2000年后能找到的所有题目都做了个遍,因为快速解决选择题是取得高分的关键积累。进入后期,我开始结合错误或已解的大题材料进行学习。我个人倾向于理解而非死记硬背,所以我会购买肖和任的题集,对比分析他们从何种角度解读问题,并找出他们答案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同时参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不同章节,发掘更多的分析视角。
这样做题目的目的是寻找答案的缺失之处,这样的视角自然更宽广,反而能记住更多信息。有时候,当你做了很多试卷,看了许多主观题的答案,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分析角度和方法来探讨。面对这种情况,我建议你应该把所有能想到的观点和方法都列举出来,写在答题纸上。在我们的政治考试中,你不必担心是否会偏离主题,或者回答六七点中有几点不切题。实际上,阅卷老师更怕你的答案不够丰富和深入,而不会因为你引用的知识点广泛而扣分。近年来,考研的趋势是鼓励考生自由发挥,了解这一趋势将有助于你更加自如地准备复习。
考研数学方面:
在考研期间,我投入了至少一半的时间钻研数学,然而最终的成绩并不如意。现在我想反思一下我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数学是我此次考试中最失意的部分,因此我能提供的更多的是警示而非经验。首先,我要强调的是计算准确性!这成为了我的致命伤,一道价值15分的题目因计算错误而白白丢失,只能归咎于自己。各位在备考时,务必重视计算练习,亲自动手,并保持专注,培养一次性算对的习惯。我就是因为平时疏于严谨计算,草稿纸涂鸦一片,未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解题速度也让我付出了代价!有25分的题目,由于时间紧迫,我慌乱地完成了,事后仅用15分钟就理清了思路,这些都是我原本能解答的题目,真是懊悔不已。这一切都源于我没有在日常练习中严格控制时间。所以,计算精准度和解题速度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也是时刻不能停下来的,在你把以前的阅读已经做完上述的5遍之后,你就需要把主要的时间拿来研究新题型、完形填空和翻译、作文了。但这不意味着你可以不做阅读了,在这个时候你可以每天看两三篇你做的阅读,只是看,把真题生词等需要注意的方面再翻一遍。同时,主要的时间拿来练习其他的模块。三轮期间一方面要拿试卷来练笔,另一方面要结合一些文章对自己的单词量进行查漏补缺。英语永远是个学无止境的东西。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是一门涵盖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与分离过程等多个领域的基础课程,对理解和解决化工实际问题至关重要。对流体力学部分,掌握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基础理论是基础,伯努利方程和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也是考试的重点。你需熟练计算管道系统中的压降和流量,并理解湍流和平稳流动的区别。
热力学部分,要深入理解状态参数、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尤其是熵增原理和卡诺定理,它们不仅在理论题中常见,也在解答实际工程问题时起到关键作用。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知识也不能忽视。
再者,传质与分离过程的学习,主要涉及扩散、对流传质、吸收、蒸馏等基本概念和操作。其中,Nernst分配定律、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等基础理论需牢固掌握,塔板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也十分关键。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和应用远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用实例去解释理论,如凭模拟实验或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多做习题,不断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解,是先思考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历年真题是宝贵的资源,凭反复练习,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团队学习也很有帮助,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既能互相启发,也能增强表达和思考能力。好的复习策略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你一定能够在这门科目上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