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楼主大概是从10月份高等教育出版社《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出来之后才开始复习的。其实大纲解析四十多万字的容量应该只能算作是一般,但是内容稍微比较枯燥一点,而且因为文字的表述方式很相似,也比较容易记混。但是只要把第一部分的马原看过之后,毛概和中特就比较容易了,而近代史和思政几乎没有什么理解难度。这本书楼主当时是配合着《肖秀荣1000题》来看的,基本上是像看课本一样的看完一章就做一章的选择题,感觉效果很不错,因为有题目的考察,所以慢慢的就把握住了看书的重点(虽然会感到几乎全书皆重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差别,也就不容易记混。因为楼主后期几乎没有背过什么(几乎没有捧着本书去外面背半天的经历),所以我觉得看的这一遍书对楼主来说至关重要,楼主属于看书比较慢的盆友,但是看过之后记住的东西也稍微多一点,楼主大言不惭的把这种经历形容为“理解性记忆”并且极力推崇。故而,我觉得这两本参考书的价值非常高,曾有政治大神建议大纲解析需要看第二遍,如果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这一遍过后,楼主又傻傻的把肖1000里面的解析题带答案全部抄了一遍,当然什么都没有记住。但是后来想想,可能潜移默化之中还是会有作用的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是从8月上旬开始复习的,第一阶段到9月中旬,主要任务是翻看自己考研的数学笔记和复习全书第一遍,笔记是课本基本知识点,对于数学一定要把数学课本吃透,不能放过一个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其实考研的绝大多数题目都很基本。全书自己每道题我都亲自做一遍,用折叠卡片盖住答案,会做的和不会做的都做上标记,为第二遍全书复习做准备。对于实在没有思路的题目可以先放过,然后第二天再看直到明白解题思路和用到的知识点。第二遍全书从10月份才开始的,还是从头到尾把全书做了一遍。对于第一遍会做的大都只写下大体步骤,不会做的再详细做一遍,大概到11上旬结束吧。第三遍结合课本进行知识点扫盲,然后做真题,由于时间紧张,只做了一遍,后悔了。后来就又做了合工大五套题,个人感觉没多大用,并且还有错题。就这样晃眼间到了考研战场。建议:数学是拉分的科目,一定要做好复习规划,做到每天都有收获。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写作买王江涛的(强推),主要靠背,先把整本书看完一遍,我是9月份开始背,必背的大小作文各10篇全部背熟,和背单词的技巧一样,就是要多重复,也要经常默写,书有介绍具体的方法,很有用。结果小作文就被押中了,只需要修改几个单词就可以,一字不错写上去就是高分。考前要总结一下背的作文,大作文有基本框架可以总结总结,多练练,把背的能用就用上,尽量不要用自己的话来写。翻译我是做阅读全文翻译时练习的,10月份开始把真题的翻译做做就行。完型也是10月份后开始做就行,分值不大,但也不要完全放掉,认真做的话20个基本都可以对10个。
考研专业课方面:
矿山岩石力学是一门融合地质学、材料科学、力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课程,其核心在于理解和分析岩石在开采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在备考阶段,我深感理解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至关重要。例如,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强度参数等,这些都是进行岩石应力应变分析的基础。要深入掌握岩石的破坏模式,如剪切破裂、张裂破裂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岩体稳定性分析是考试的重点。这涉及到岩体的应力状态、地压控制、支护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你需熟悉并能够应用各种稳定分析方法,如Hoek-Brown准则、RMR/RQD评价体系等。对岩爆、滑坡等灾害的预测和防治也是常考的内容。
再者,矿山开采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力学模型,如块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离散元法等,需有扎实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些模型帮助理解和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开采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非常重要。除了课本知识,我还阅读了大量的科研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凭做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训练,更好地适应考试的格式和难度。
我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因矿业工程是一个团队协作性强的专业,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将对学习大有裨益。遇到难题时,不要害怕求助,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能成为你学习道路上的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