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看法是,以下步骤必不可少:仔细研读大纲解析两次,肖秀荣的1000题也要完成两次(一次正规做,一次专攻错题),同时配合风中劲草教材和习题各一遍,还需要熟记二十天二十题,以及深度理解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尤其是选题部分,要求倒背如流!)和任汝芬及风中劲草的最后四套题。
首先,大纲解析绝对关键,没有任何其他资料可以取代!必须认真研读至少两遍,如果对政治不感兴趣,更要多加阅读!其次,1000题因其经典性,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工具。碰到难题时,别急着看答案,先在大纲解析中寻找解答,并做好标记。同时,重温错题也是提升选择题准确性的秘诀之一。
风中劲草善于提炼要点,其练习题设计合理,包含了历年真题,但其内容是精华版,建议作为补充,大纲解析仍是基础。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命中率极高,今年预测至少三道主观题,一道相关,去年则是两道。这系列试题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使用过的人深有体会。
至于二十天二十题,注重简答题;风中劲草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则更偏重选择题。我本人并不惧怕政治,从九月大纲解析发布后开始复习,没全文背诵大纲解析,只专心记忆了二十天二十题和肖四,考试时选择题感觉良好,简答题也有充足准备,因此成绩还算理想。但如果你觉得政治难啃,最好多花时间,毕竟考试时政达不到分数线会很不利。
考研数学方面:
在七月份以前,我专注于研读课本,力求理解所有的概念和定理,以此巩固基础,并且我把整本书从头到尾过了一遍。由于基础知识还算扎实,完成这一步并没有感到太大的困难。接着,我开始接触660这本书,它真的非常有用,能填补很多基础知识的空白,但我没能深入剖析并完整地做完,希望大家能从中汲取经验。之后,我又重新做了两遍全书,我想强调的是,同学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因为在后期,大部分题目你都会解,也知道方法,但一旦计算变得稍显繁琐,你就可能会出错。所以日常练习时一定要细心计算,别指望考试时临时抱佛脚,这是行不通的!最后是做真题,你可以反复操练,直到你觉得掌握了大部分题目为止。
考研英语方面:
实习期间,我每天通勤将近两个小时,便利用这个时间通过手机应用复习了一遍单词。回家后,我又重新浏览了一遍,但这次只是看,不再刻意背诵。(重点:每年我只是用手机应用背一次单词,其余两次都是浏览和理解,不强制记忆,毕竟一次性记住那么多单词确实不易。)我认为,单词的意义并非如此繁复,它们往往因中西语言差异被赋予多种解释,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全部记住。通过归纳和模糊处理,你会发现它们的核心含义是一致的。因此,我认为死记硬背并无太大帮助,关键在于阅读时能根据上下文推测其大致含义。我花费一个月的时间专注于小作文,改编各种类型的范文,使之符合我个人的语言风格和习惯,以便于理解和记忆。到了考试时,小作文对我来说轻而易举,因为这类实用型作文变化不大,只需替换些许词汇,基本分数就能拿到。
对于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我把它们结合起来练习,因为我正是从完形填空开始全面提高英语水平的。这两部分我仅做历年真题,从1986年至2013年,有时一周一套,后期时间紧迫时则一天一套。一位2013年取得82高分的朋友建议,当选项难以抉择时,可选择与文章主题相符的;同时,先看两个题目,读文后再解答,做完再继续看下一个题目。完成完形填空需要有意识地训练,很多正确答案可能是文章前文中出现的同义词、相应时态或反义词等。做这两类题目的时候,不应仅视为任务,还要学习其中展现的英美文化和习惯,以及为写作积累素材,包括词汇和句型。大作文我没有特别准备,倚仗原有的功底,这是我英语考试中的强项。我倾向于避免使用"I", "I think", "It"等,更喜欢将动词转化为名词,这样的表达通常更为流畅地道(这可能反映了我个人的偏好和近期的努力方向,望理解)。此外,这类用法在阅读和翻译中也常见,我在阅读时会留意并学习。还有一些常用表达会在历年阅读和完形填空中重复出现,记下它们十分有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地理学基础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它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领域,需具备广阔的视野和深入的洞察力。在复习过程中,我对地理学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如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等,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地理学强调空间思维,地图阅读和解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我建议大家多看地图,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尝试绘制重要地区的地理特征图,这样既能加深记忆,也能提升解题速度。理解和运用地理模型,例如人口增长模型,气候变化模型等,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再者,人文地理学部分,我特别注重对文化地理、社会地理、经济地理的学习。这些领域的知识往往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需关注时事,理解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并被环境影响。比如,分析某一地区的人口结构变化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或者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类问题不仅要求理论知识,更需综合分析能力。
复习地理学基础,不能忽视实验和实践环节。北师大的考试往往会有案例分析或实证研究的部分,我凭参与课程设计,阅读研究报告,提升了自有的实践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