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经济史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在高中时我专攻理科,对政治领域几乎一无所知,直到考研前夕才开始接触。有些同学早在暑假就开始筹备政治复习,我则是依赖大纲解析,同时也听从同学建议考虑使用精讲精练,这本书如同全面指南,专心研读一本便足够。我的策略是阅读完大纲解析的一个章节后,随即完成相应的1000题练习。为了避免反复涂写,我会另备一个小本子记录答案,尤其是错误的部分,用红笔标注在原文中,这样初次做题时的大量错误也能促使我对大纲解析再次回顾。我的进度较为缓慢,直至八套卷出现,我才完成了大纲解析和1000题的两轮复习。
正确对待八套卷的方式是认真做选择题,错误题目回查大纲解析,而主观题则无需死记硬背,只需关注首道马克思主义原理题,理解其解答思路。肖秀荣的四套卷则要求必须牢记所有主观题。根据历年成绩,提高分数的关键在于选择题部分。《风中劲草核心考点》似乎是每位考生必备的,汇集全部考点,类似大纲解析的精简版,适用于后期快速复习。然而,个人更倾向于大纲解析,因其详尽的解释,而非简单的要点列举,因此我没有过多依赖《风中劲草》。
在整个备考期间,英语和政治的学习相对轻松。如果你对政治没兴趣,不妨尝试培养喜爱之情,你会发现政治其实很有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方法论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问题,学习近现代史则需构建时间轴,将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串联起来。考研之路漫长,不必总计算着何时解脱,这只会使你心浮气躁。相反,适应现状,专注于如何让每一天都有所收获,才是明智之举。
考研数学方面:
我早早地就开始涉猎数学书籍,不过阅读进度并不迅速,大约是从七月份才真正系统性地研读。我采取了一种方法,每读完一章,就配套完成那一章的所有习题,对于错误的部分,我会用标记圈出,并将它们整理进专门的错题集里。我使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蓝色用来抄写题目,黑色记录答案,而红色则用来标注关键知识点和注意事项。整理错题时,我不再重复抄写同类问题,而是挑选一两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这样既能避免疲劳,又能在回顾时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在暑期期间,我会边学习边记忆重要的公式和定理。暑假结束后,我进入了强化训练阶段,开始做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包括17年的五套超越题,张宇的8+4和400题中的5套,以及李永乐的6+2,从2004年至20年间的真实试卷,我每天都坚持做一套。到了十一月中旬,我与一位同伴约定每周完成一定数量的套题,尽管我们的交流仅限于网络,但这对我产生了很大的鞭策作用,想偷懒时就会想起彼此的约定。每做完一套题,我都会至少回顾两遍,深入分析每种题型,因为之前只顾着做题的乐趣,结果到了真正的考场却无法辨认出来。实际上,有些大题在模拟卷中已经出现过,我都一一记录下来,在考试前再次复习,以加深印象。这种方法的效果非常显著。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初期要着重背单词,也可以背高频词汇,直接练习考研真题的阅读,在阅读中会增强对单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将真题直接买了,推荐张剑的真题解析。真题推荐多做几遍,不推荐做模拟题,前期可以只练阅读,每篇阅读做完在批改后要对原文进行翻译,并对照翻译进行比对,以此来练习翻译,同时也可以整理好的句型,留作作文用。作文的话可以将各种主题的都选一些来背,至少背20篇,书信也是要至少掌握10个体裁的,以应对各种主题。想考取高分作文很重要,尤其是目前的形势决定了你需要尽可能地拿高分。在模板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模板,能够熟练运用,试写各种话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通常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史三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如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企业如何决定生产什么以及多少。理解并掌握供求理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厂商利润最大化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市场失灵和政策干预也是需深入探讨的领域。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活动,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IS-LM模型、AD-AS模型是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基础工具。要特别注意经济增长理论和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些都是常考点。
至于经济史,它不仅仅是年代和事件的记忆,是对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背景的理解。比如,古典经济学派、边际革命、凯恩斯主义等重要理论流派的演变及其影响,以及全球重大经济事件的历史解读。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逻辑,凭构建思维导图或大纲,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理论结合实际是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关键。尝试将学到的理论应用于现实问题中,例如,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或者解释新闻中的经济事件。大量的习题训练必不可少,这能帮助熟悉考试题型,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在复习过程中,我常常采用“阅读-笔记-复述”的循环模式。阅读教材或讲义后,用自有的话做笔记,尝试闭书复述,这样能有效加深记忆。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