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仅列出章节层次的标题,并未详细解释知识点,但它划定的考试范围具有绝对权威性,因此必须参考。在阅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时,可对照《考试大纲》查看哪些知识点已被删除,哪些是新添或修改的。删除的部分无需关注,而新增或改动的部分则需寻找相关资料补充。虽然《考试大纲解析》提供了知识点详解,但由于已有《精讲精练》,通常没有必要额外使用,只需重点关注大纲新增内容并设法补充即可。
关于政治复习,坊间流传的过早开始不利的观点,主要指的是不应过早投入而导致忽视其他科目的学习。考研政治的确与高考不同,自2010年以来,50分的分析题均基于当年的重要会议和人民日报等党的重要论述。因此,早期复习可能难以找准重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提前开始。选择题历来重视基础(今年情况特殊),需要认真准备,而非依赖猜测。书籍推荐上,肖秀荣的全系列足够,他的书籍都会提供购买时间表,但请注意,他的《知识点提要》过于厚重,一般人难以消化记忆,建议考虑任汝芬的《序列二》。务必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特别是毛泽东思想、近现代史中的固定知识点。马哲对理科生来说可能较难,可以通过观看我的资料中提供的视频辅助教材学习,我也有个人的学习框架,足以应对10分的马哲分析题。其余部分仍推荐使用肖秀荣的书籍。
至关重要的是,《教育部政治大纲》(红宝书)会在9月中旬发布,这本书必须购买,但如何有效阅读是一大挑战,由于文字密集,不适合逐字背诵。如果记忆力不佳,应确保在一个月内完成第一轮阅读,重点记忆加粗字体,小字部分当作选择题处理,配合《1000题》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到了冲刺阶段,如果题库不足,可以尝试蒋中挺或石磊的练习题,但不再推荐任汝芬的,因为肖秀荣的习题较为刻板,风格与真题略有差异,但仍不可或缺。12月推出的8套题和4套题的分析题应反复背诵,用作答题模板。
考研数学方面:
建议选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作为参考资料,此书值得精读三遍,极具价值。切记,在深入阅读此书之前,必须先熟悉课本基础知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整合了各个章节,适用于已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巩固提升。书中提炼的策略十分巧妙,每个例题和练习题都应熟练掌握。尽管书的厚度适中,不会造成太大负担。如果时间有限,你可以精心安排复习计划以提高效率。同时结合日常作业和测验,这样的学习效果会非常显著。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我觉得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且考研英语单词其实并没有很难,多重复几次,一些重点单词就记住了。7---9月,我看了两遍《恋练有词》,进度是一天一单元的样子,看完收获很大。我觉得《恋练有词》的体系还是挺好的,而且在句子里面背单词要比单独记有效率一些,两遍以后大部分重点单词差不多就记住了。10月到考试前,我是用百词斩每晚睡前背20分钟单词。早上会过一遍前一天做的真题里碰到的生词。总之,一直到考前单词是一直在背的。所以最后考试时遇到的生词比较少,做阅读省了不少时间。另外,《长难句解密》我个人觉得也挺好用的,暑假的时候看了两遍,大概了解了真题要考察的语法点,9月开始做真题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合成反应及其机理的学科。在这个部分,你需深入理解单体、聚合物、链转移剂等基本概念,以及自由基、离子型、配位聚合等各种聚合机制。重点在于掌握各种聚合反应的条件、特点和产物性质。链增长和终止反应的细节,如歧化、偶合等,也是考察的重点。对这些理论知识,我建议多做笔记,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并凭习题加深理解和应用。
高分子物理则更偏重于对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这包括高分子的分子量分布、结晶性、取向、溶胀和溶解等基本性质。其中,玻璃化转变、结晶与熔融、橡胶态与液晶态等现象的理解与计算,需大量实践来巩固。高分子溶液的行为,如Flory-Huggins理论,也是重要考点。这个部分,我推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比如分析不同条件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变化,这样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每日阅读教材,配合课后习题进行训练。我也积极参加线上讨论小组,与其他考生交流难点,共享解题策略。模拟试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它帮助你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难度,检测学习效果。
实验技能同样重要。高分子化学实验中,熟悉并安全操作聚合反应设备,理解实验结果的产生过程;在高分子物理实验中,学会使用各种测试仪器,如DSC、TGA、WAXD等,这些都是提升分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