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政治科目给人一种不确定感,难以估量别人的准备程度,自己则常常感到思绪混乱。但在后期做综合题目时,即便我没特意死记硬背,答题也能接近标准答案。所以我建议大家按照常规步骤复习。我购买了风中劲草的三本书,一本用作背诵,一本用来做练习,一本用来核对答案。专心致志地做题,认真改正错误,对于不明白的知识点要深入理解。此外,我还打印了许多学习资料。至于背诵的部分,由于老师的讲解帮助我很多,减少了机械记忆的工作量,我会每天花一小时做相关的选择题并校对答案。在解决了选择题之后,留下的十多天时间里,我专注于背诵关键章节和回顾主观题。这时,参加辅导班的好处就显现出来,因为有些章节的主观题不太可能成为考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记忆,当然,理解仍然是基础。当然,肖四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
考研数学方面:
9月份,我开始从基础复习,把复习全书和课本都过了一遍。十月我把660题做完了,然后再回过来把暑假练习过的题目里的难题、错题和660题里的错题难题重新做了一遍。10月份一开始就开始做历年真题,真题我没有做太前面的,就开始从05年做到了16年的,前期基本保持一天一套的状态,后来稍微缓了下,两三天一套,花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做完了这些真题。这里我想说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做试卷的频率可以不同,但是每套试卷必须严格控制时间,拿出考场的状态来做,然后考完严格批卷,搞懂错题难题。真题做完之后,我就开始做李永乐的冲刺六套卷和张宇八套卷,这些冲刺卷的难度是相对较大的,因此不用太在意分数,它们就是用来巩固知识点和保持状态的,没有规定必须做,重点还是在真题。总之在剩余的时间,我就做冲刺卷,然后边做边看之前的错题,把平时练习题、660题、真题、模拟卷错题反复看。11月以后每天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四个小时左右了。但是8套卷能让你清醒,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认清现实才能百战不怠。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考研英语资料有:《红宝书》词汇、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英语一历年真题、以及英语二的真题集,再加上王江涛的高分写作教程。从三月起我就启动了复习计划,坚持每天都学习单词直到考试,虽然说是“背”,实际上更像是反复看或者读,因为我对死记硬背这种方式并不感冒。四月份我开始尝试张剑的阅读理解,但只完成了大约一半,错误率颇高,平均每篇文章我会错掉三个。即使对照答案解析翻译成中文,我仍然会选错一些题目,有些问题我甚至持有不同见解,感觉可能是模拟题的质量问题,所以我没有太过纠结,最后决定放弃。六月份我转而投入英语真题的练习,我购买的是涵盖30年的试题集,首先从80年代的简单题目入手,随后逐渐过渡到90年代,难度不算大。再后来,我专注于2000年以后的真题,推荐学弟学妹们也从这个阶段开始认真做,效果很好。我每天在英语上花费大约两到三个小时,其中将近两个小时都用于单词的学习,剩下的不到一个小时用来做题。我没有强迫自己大量刷题,也没有逐句翻译或分析语法,我只是大致翻译全文,核对答案,并注意自己的错误点,因此在这方面无法提供太多经验给你们。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关键。结构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涉及到力的平衡、结构变形、应变能、虚功原理等多个核心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因它们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例如,理解力矩平衡和剪力图、弯矩图的绘制,这对分析结构受力状态至关重要。
重视实例分析和计算。结构力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理解,更需凭大量习题来加深理解,提升计算能力。我建议多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尤其是那些涉及复杂结构的题目,它们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结构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问题。利用软件进行结构分析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ANSYS或者ETABS等,直观地看到结构在不同荷载下的反应。
再者,物理直观的培养不容忽视。结构力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凭物理直觉来解决,比如凭想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如何变形,帮助更直观地理解问题。我经常凭画草图,构建物理模型来辅助思考,这种方法在我备考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定期复习和整理知识点。结构力学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定期复习帮助巩固记忆,并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我习惯每学完一章就做一次小结,把重要公式、定理和解题技巧整理成笔记,这样在后期复习时会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