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丨出生人口时隔七年后反弹,释放积极信号

马上评丨出生人口时隔七年后反弹,释放积极信号

2025-01-17 动态更新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年末全国人口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年出生人口达到954万人,较上年增加了52万人,实现了阶段性的“止跌反弹”。

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这是一个积极的、可喜的信号。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出生人口数便步入了一个下降通道,到2022年跌破千万。2024年出生人口数止跌回升,终结了长达七年的连续下滑趋势,着实令人欣慰。

出生人口数反弹,是生育支持政策发力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比如,前几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家庭的生育计划被迫延迟,生育行为的补偿性反弹会反馈到2024年的出生人口数据中。再比如,2024年是龙年,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家庭可能会有龙年生育偏好,希望要一个“龙宝宝”,这也会带动出生人口数的增长。

更不容忽视的是,为了鼓励生育,从国家层面到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从拿出真金白银鼓励生育二孩、三孩,到延长和强化落实产假等生育假期,激发社会生育意愿与积极性。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大城市的引领示范作用,一些中小城市也积极探索、勇于尝试。比如湖北天门出台鼓励生育“七条意见”,包括发放育儿补贴、减免孕育费用、保障产假待遇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数据显示,2024年天门的出生人口同比增加17%,出生人数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

人口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出生人口数量的增长,不仅能缓解老龄化压力,还能够有效扩充劳动力资源,带来积极的经济社会效应。正因如此,各地才会不惜投入,用实质性的奖励与补助政策来鼓励生育。

出生人口数的反弹表明,鼓励生育的系列举措成效明显。但面对这一止跌回升的信号,仍需保持审慎态度,因为人口结构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出生人口未来能否继续正增长,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随着经济和教育水平的提升,生育率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在国内,生育补偿、“龙宝宝”偏好等因素消退后,出生人口数有可能再次减少,进入负增长区间。对此,还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生育友好政策,鼓励更多家庭生育。

真金白银地奖补,给二孩、三孩家庭经济减负之外,鼓励生育的措施还应体现为,为年轻人营造一个“敢生”的环境。比如,进一步提高生育保险待遇,严格落实产假、育儿假、哺乳假等制度,有条件的还可以适当延长产假,以此全面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目前已有多地明确鼓励企业提供一年产假。

在女性员工休生育假期期间,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社保补贴等形式,给予企业一定的经济补偿,减轻其经济负担,让企业更有动力去充分落实女性员工的产假等福利待遇,减轻育龄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

长远来看,面对子女养育成本高企的问题,还需要从托育服务、教育公平、住房支持等各层面着手,形成综合性的支持体系。

人口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2024年出生人口数的止跌反弹,释放了积极信号。在老龄化压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还要继续加强生育支持力度,营造鼓励生育的友好社会环境,让年轻人想生、敢生、愿生,以有效应对人口结构挑战,推动实现我国人口的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马上评丨出生人口时隔七年后反弹,释放积极信号》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