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我参考了任汝芬的模拟试题集,他提议将时间平均分配给选择题和问答题。他认为,对于选择题,如果你会做就做,不会做就算思考良久也无济于事,可能还不如随机猜测更有效。一般而言,除非你非常确定自己的初次选择是错误的,否则不应轻易改动。至于大题部分,满分为50分。如果预测题目与肖秀荣的相似,鉴于他的详尽解析,你可能会写到手酸;若未命中原题,你需要在记忆中搜寻相关知识点,并自行构造论述,这无疑需要大量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在准备考研初期,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读教材,并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所有课后练习,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三个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后续的学习变得更为顺畅。回顾起来,这段时间的效率颇高,对基础知识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至于课后习题,我认为并不需要全部完成,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巩固记忆。对于数学全书,需要反复刷题,我推荐在做题时标记出那些经典但尚未掌握或难度较高的题目,之后的重点就放在这些标记的题目上,否则时间可能会显得捉襟见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来说,首先单词是基础,背单词是每天都必须完成的任务,直到考研前一天。我刚开始接触考研单词时,只觉得又多又杂,背了以后似乎没有效果,转眼就忘掉。后来听过一次考研英语讲座后,我开始按照记忆曲线来记单词。每天看100个,在上面标注重复的日期,以第一天算起,第3天、5天、7天、15天、30天都翻阅一次,按照日期来重复该重复的内容。开始时我是以看为主,之后越来越熟悉之后,就用卡片遮住中文部分,自己回忆单词的意思,如果暂时想不起来就立刻看中文翻译,加深印象。这种方法开始时效果不显著,但在后期会越来越好,同时也有个弊端,重复的日期有时会重合在同一天,也就是有时一天要看的单词量特别大,我也苦恼过,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单词之外最重要的是真题,真题之中最重要的是阅读,“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说得特别正确。就英语来说,除了背单词,一战时我整个暑假的时间都花在了翻译真题中的阅读文章上,从97年到08年,每天下午翻译两篇,并工整地写下来。这不仅训练了阅读,同时也练了翻译。二战时因为已经很熟悉真题,我开始看张剑的英语阅读提高篇,将不懂的单词和词组划出来,分析其中的长难句,并且重复看,一段时间后单词量和句子的理解都有提高。将真题中的每一个单词、词组、长难句弄懂后,我将重心放在分析阅读题目的设置上,给每一个题目分类,在文章中划出与正确选项相关的句子,理清考点在哪。同时对错误选项也进行分析,弄清是张冠李戴、误解文意还是别的什么惯用的设置手段。如果真的分析通透了,拿到题目就能看出错误选项是哪几个,因为考研英语出题的干扰手段重复率特别高,这是我后面慢慢领悟到的。新题型我主要是做张剑的那本书,用铅笔做,考研前两个月开始,全部做完之后再擦掉重做。作文的话也是上考场前两个月开始训练,每天下午写一篇,逐渐归纳自己的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它是研究高分子合成反应、机理以及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科学。在这部分的学习中,理解并掌握各种聚合方式如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的核心概念至关重要。要深入理解链转移、链终止和链增长的机制,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对高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如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度等,也需有清晰的认识。我个人觉得,凭做大量的习题,有效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
高分子物理主要关注高分子的形态、机械性能和流变行为等方面。这部分需能够应用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去解析高分子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能的关系。例如,理解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如何影响其溶液性质,或者如何解释橡胶和塑料在形变时的不同行为。这需一定的数学基础,但不要被公式吓倒,理解背后的物理图像更为重要。我会推荐使用实物模型或动画来帮助理解复杂的三维结构。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首先要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深化理解和记忆。定期复习和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帮助你检验自有的掌握程度,并适应考试的风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尝试去做一些实验,观察并分析结果,这将使理论知识更加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