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商务智能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大概是从10月份高等教育出版社《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出来之后才开始复习的。其实大纲解析四十多万字的容量对于我来说应该只能算作是一般,但是内容稍微比较枯燥一点,而且因为文字的表述方式很相似,也比较容易记混。但是只要把第一部分的马原看过之后,毛概和中特就比较容易了,而近代史和思政几乎没有什么理解难度。这本书我当时是配合着《肖秀荣1000题》来看的,基本上是像看课本一样的看完一章就做一章的选择题,感觉效果很不错,因为有题目的考察,所以慢慢的就把握住了看书的重点(虽然会感到几乎全书皆重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差别,也就不容易记混。因为我后期几乎没有背过什么(几乎没有捧着本书去外面背半天的经历),所以我觉得看的这一遍书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属于看书比较慢的盆友,但是看过之后记住的东西也稍微多一点,我大言不惭的把这种经历形容为“理解性记忆”并且极力推崇。故而,我觉得这两本参考书的价值非常高,曾有政治大神建议大纲解析需要看第二遍,如果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这一遍过后,我又傻傻的把肖1000里面的解析题带答案全部抄了一遍,当然什么都没有记住。但是后来想想,可能潜移默化之中还是会有作用的吧。
考研数学方面:
我并不否定以题型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我也偶尔采用这种方法,因为我还没能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然而,我个人偏向于一种不同的学习策略,倾向于先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再通过归纳题型来巩固知识,以此增强学习效果。对于仅专注于题型本身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提倡,甚至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举个例子,今年2018年的数学一和三中有一道概率论试题,涉及到“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而在之前的复习资料中,通常只涉及“离散+连续”(如2016、17年),“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考试后,我翻阅了许多题型集,没有发现任何一本提到这种特定题型。这不应被视为全新的题型,因为该题的核心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从理论知识的角度看,并未超出课程范围。但从题型角度来看,它却显得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超越常规的。如果一本题型书仅仅依赖题型来覆盖所有考点,不仅是降低了考研的标准,也低估了出题老师的智慧。近年来的实际考试题目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讲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明白了我的观点。
考研英语方面:
背单词,老生长谈的东西,不过很多人即使到考前也没能把主要的单词背完。背单词非常需要毅力,说下我背单词的过程吧。我是背过新单词后的1、2、4、7、14天再去背这些单词。我先自己画了一个日历,把每天要背的list列在上面,开始的时候背的很慢,每天2个新的list,即使是这样,工作量也是相当大的,因为按照这种方法,最后有可能会积攒到每天7个list!当然这么多的list里面只有两个是新的,其余的都是在复习背过的单词。很多同学在开始背单词的时候都会有误区,例如我用的是新东方那本乱序的单词书,有的单词可能有7、8个意思,还有一些常用方法等,那么在你第一遍背单词的时候不需要细看,你要做的只是能在看到这个单词后的一瞬间反应出他的中文意思(并不是所有的中文解释,1、2两个就行),单词不是一遍背成的,而是靠无数遍的回顾而记住的.在你背单词的1、2、4、7、14天复习的时候,可以把中文部分挡住,看英文单词来反应中文意思,想不出来的就做个记号,这样逐渐的,你就可以积累很多单词,每个单词的意思也就越积累越多!当然只背一遍当然是不够的,在过完一遍单词书之后,你会发现好多都忘了,即使你每隔几天就会进行复习,这是正常的。接下来进行第二遍,跟第一遍一样的方法,唯一不同的就是你在第一遍可能一天背2个新的list,那么你在第二遍就要加快速度,当然这要视每个人的情况而定,我当时是做到了每天5个list,慢的时候3个list。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基础。这包括管理的功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者的角色(决策者、领导者、协调者)以及管理的理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等)。这些都是考试中的常考点,需深入理解和记忆。
掌握管理过程是核心。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要理解各种计划工具如甘特图、网络图的应用;组织则涉及到部门化、职权与职责的理解;领导部分则需理解不同领导风格(如独裁式、民主式、放任式)的影响及情境领导理论;控制则是凭设定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来实现目标的过程。
再者,熟悉并能运用管理决策理论是高分的关键。比如,理解并能应用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理论到实际问题中,熟悉风险决策和不确定决策的方法,如期望值法、决策树等。
案例分析能力也是考察的重点。凭阅读和分析真实的商业案例,提升你对管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备考期间,我会定期找一些经典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以此来提高自有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持续实践和反思是提升管理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参加模拟企业管理活动,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管理实践的机会,都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对学习方法,我建议采用“读-记-练-思”的模式。先通读教材,整理笔记,接着凭做题和案例分析进行练习,对自有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调整。利用在线资源,如学术论文、教学视频,拓宽视野,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