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我高中时是文科生,所以对政治这种文科性质的学科还是有一些复习经验的,于是我政治开始复习的时间算是稍微晚的了,我是8月开始接触政治的,遵循着不同时间段做不同的任务以有全方位的提升,我在8月份的时候只是看肖秀荣的1000题,主要是过单选,而且基本都是在每天学习比较累的时候拿出20-30分钟的时间做点单选,感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就大致记一下,但是一定要把错题标出,最好用红笔,这样的话会对之后的复习是有帮助的,所有的复习书不要过分求整洁之类的,多做标记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这样8月一个月的时间就要把所有政治这是今年我比较高的科目,比如政治,我必须得从基础里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网络和架构(这个方法因人而异,有的人看一遍知识点讲解就行)之后用的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感觉总结的不错,细致地用了《肖秀荣1000题》:几天刷完单选多选,然后对照另一本答案详解,注意哦,你要掌握的不是这一道题,而是这一个知识点,迅速看答案解析,把解析里涉及的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写到题目旁白或者本子上(类似错题本,其实根本写不了几页纸 不费时间的),的单选做完,不要太在意正确率,因为这个时候对政治还没有系统的知识梳理,所以错误是正常的。而关于政治知识点的系统复试一般是要等到大纲解析出版之后,但是去年的话出版的话比较晚,记得都9月份了吧,所以这之前我就看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前前后后过了两遍,也不是特别仔细那种,所以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政治复习主要还是哲学部分比较耗费时间,其他的都好说。这之后就是大纲解析了,这个是最权威的,所以一定要予以重视,至考研的时候至少要仔细看3、4遍,序列一和大纲解析看的过程中多选题就可以穿插其中了,多选比较难,所以要做好最好对照知识体系来看,更能巩固知识点,加深印象,对论述题目的表达也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暑假期间开始复习,首先着手的是复习全书,每读完一章就配合着做相应章节的练习题。到了9月,暑假结束时,你会发现数学已经初具基础,这时回顾并解决之前在课后习题中出错的部分。接着,我会进行复习全书的第二轮阅读,专注于那些初次未能解答出的问题,当然,第一次就能掌握的部分也需要再次温习,重新整理一下定义和定理。这个步骤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复习全书中仍然感到困惑的例题和练习题,要特别标注出来。
考研英语方面:
我提前开始了英语复习,并且执行得相当有效。从大三下学期起,我遵循艾宾浩斯记忆理论,每日学习1个词汇列表并不断回顾以前的内容,一个学期下来,我掌握了基础词汇。对于超出范围的部分,我看了一遍但未能记住,就选择放弃了。针对一些难以记忆的单词,我会利用有道词典,在使用手机时顺便浏览,以此帮助记忆。暑假期间,我正式开始做张剑的150篇练习,但由于假期较短,只能间歇性地完成几篇,错误率高达3个或以上,但我并未过于担忧。期间我还购买了考试虫的长难句教程,可惜一页未翻,深感遗憾。进入大四,尽管课程繁重,我还是坚持复习单词书,并完成了约20篇张剑的练习,随后立即转向真题(从2007年开始的题目)。在复习过程中,我对真题进行了大约两到三轮的精读,确保理解每个句子,相较于150篇,真题显得更为正规,做起来更加流畅。这时,我已经大致复习了五遍单词,能记住80%至90%。考前,我完整地做了几套模拟题,背诵了黄皮书中的作文模板及常用句子。有人建议持续阅读和保持单词的记忆,但由于时间安排,我在12月的确有大约半个月没有做阅读。坦白说,直到考试前夕,我都觉得自己准备不足,差距很大,心里没底,不过还是决定试一试。幸运的是,今年的英语考试难度不算高,除了最后一篇阅读有些费解,其他部分我觉得还算顺利。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供求关系、市场均衡、GDP、通货膨胀等。这些知识点不仅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础。我建议使用经典的教科书,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配合讲解视频,深入理解并每一个核心概念。
要关注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内容。这部分是我校特色,也是考试的热点。你需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理论,比如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变动等。实时关注全球经济动态,如WTO规则变化、全球贸易摩擦等,可能会出现在论述题中。
再者,政策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你需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者经济危机的成因及应对措施。多做案例分析,不仅能提高理论应用能力,也能帮助你在考试中写出有深度的答案。
数学和统计的应用也非常重要。计算题通常涉及到供需弹性、成本收益分析等,需熟练掌握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模型,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会大大提升解题效率。
定期复习和模拟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我习惯每周做一次全面的复习,把一周学到的新知识整合起来,每两周做一套完整的模拟试题,以适应考试的时间压力和题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