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七月底开始了政治学习,大致分为三个时期。首期是从七月下旬到九月底,主要是全面梳理各个科目的基础知识,通常每堂课后会有少量练习题,我倾向于先自行尝试,随后听取教师的解析来加强理解。在这个阶段,也可以同步进行《1000题》的练习,听完一个单元后配合《1000题》来巩固记忆,因为政治知识点繁多且大多数考生初次接触,很可能前一天记住的内容第二天就会遗忘。通过解题,也能更好地识别出关键考点和易设陷阱的部分。首次做《1000题》时不建议直接在书上写答案,以免影响后续的答题。我个人的习惯是,在纸上记录答案,核对后在书上标记错误的题目,以便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挑选重点。这一阶段,我对政治的学习时间安排相对自由,通常在感到其他科目疲劳时穿插学习,注重理解性记忆,可作为大脑休息的科目。
十月份到十一月中旬是第二阶段,我依旧侧重于选择题和基础知识点的强化,并结合使用《肖秀荣时政》。这段时间的日程更为规律,早上大约花费1到1.5小时重温讲义内容,特别是那些需要记忆的选择题考点。晚上则留出半到四十分钟,重新做一遍第一遍做错的题目,如果再次出错,需要剖析原因,专注记忆涉及的知识点。经过这两轮,对选择题的掌握应该会有所提升。此阶段还可以融入《肖秀荣时政》,闲暇时翻阅几页,书中的重点内容会用黑体突出,其余部分有助于深入理解。时政书附带的选择题最好做一做,因为这些题目按专题呈现,如同微型文章,可能难以抓住考点,通过解答选择题,能更清晰地辨认出考点所在。肖老师的时政题预测非常准确。
最后一个阶段,即十一月中旬到考试之前,主要精力放在准备大题,同时持续记忆选择题考点。大题部分没什么捷径,就是反复背诵,我主要背了肖四及部分肖八,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多背一些内容。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试卷呈现了不少新花样,难度也有所提升。备考策略主要是海量练习。早在寒假期间,我就通读了一遍本科生的高等数学教材,这样的课本有助于迅速唤醒我对知识点的记忆。等到三月开学,我便着手处理线性代数的本科教材,每学习一章,就会完成对应的课后习题。五月份时,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课本复习,鉴于时间充裕,我尝试了全面复习资料,却发现无法独立解答所有问题。于是,我深入研究了各种概念,掌握了大量解题策略,并整理出厚厚的笔记,每天早晨都会背诵这些数学笔记。临近暑假之际,我完成了第二轮复习,随后进入了强化阶段,专注于各个专题的实践技巧,接触了各类题目(后来的实际刷题证明,这些题目已经覆盖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真是老师的明智之选!)。
在复习高等数学时,我使用的是《高数十八讲》,而线性代数则参考了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这两本书我都各自研读了两遍。然后开始做李范的复习全书,这时我的手感已经相当不错了。说到复习全书,有李范的粉红色版本和李永乐的红白色版本,李范的书籍历史更悠久,难度也较大,相比之下,李永乐的版本较为简单,但我个人建议选择李范的。两遍全书刷完后,我开始了真题训练,选用的同样是李范编纂的真题集。我还同时做了数一、数二、数三的历年真题,认为这样做非常有益。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主要说一下作文吧,如果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好,就从现在开始练吧,哪怕一次写一个句子,多看范文,多练习,多总结,不要过分的相信所谓的“万能模板”,这种押宝类的东西,还是谨慎使用。作文要(1)做到语法、拼写、标点正确,用词恰当;(2)遵循文章的特定文体格式;(3)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使其内容统一、连贯;(4)根据写作目的和特定读者,恰当选用语域。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通常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领域。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这两部分都需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对微观经济学,理解供求模型、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市场均衡以及市场失灵的原因至关重要。例如,要掌握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概念,以及价格歧视、垄断竞争等各种市场结构的特点。这些知识点需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
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核心在于理解国民收入核算、IS-LM模型、AD-AS模型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特别要注意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如GDP、就业、通货膨胀等,以及它们如何受到政策影响。
理论结合实践是经济学学习的一大特点。阅读经济学相关的新闻报道,分析实际经济事件,帮助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理解。定期进行案例分析,比如公司决策、政府政策等,也能提升分析能力。
再者,复习过程中,我会推荐使用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作为主要教材,它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和《萨缪尔森的微观经济学》也是很好的补充读物。做一些历年的考研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解题速度。
坚持每天的学习计划并保持好的心态非常重要。经济学知识体系庞大,需时间去积累和消化。遇到困难时,不要焦虑,是寻找解决办法,比如教老师、同学,或者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