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素养并非短期内能速成的,有时候文科生的直觉甚至优于理科生的临时抱佛脚。但在复习的最后关头,突击学习往往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在过去,我可能会提议考生从暑假开始涉足政治,先熟悉基本框架和主线。然而今年,由于预计教材会有重大改动,为防止早期形成固定思维后难以调整,连肖教授都建议不要过早开始,最好等到九月大纲公布后再着手。为了避免后期繁重的任务引发过度压力和焦虑,前期的准备工作必须充足且有序。
在确保英语和专业课程扎实的基础上,适当地休息与学习相结合,可以提前预习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特别是那些涉及理解概念如剩余价值和资本构成的部分。对于常考的历史性时刻和各类文献,可以创建一个时间线来梳理,这样既能像阅读历史一样有趣,又能加深记忆。同时,注意政治语言的精确性至关重要,务必抓住题目关键词,例如“根本问题”、“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各有其特定含义,此外,“中间分子”和“中间势力”也不能混为一谈。当然,每年的重要会议及其新提出的概念也需要了解,但这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后续肖教授的时事总结会涵盖这些内容,只需及时查阅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大学期间,我的数学成绩相当理想,同时我对这个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早在大三下学期,我就启动了数学复习计划。我首选阅读教材,不过并未完成所有课后练习题,因为数量庞大,我觉得有些繁琐。我倾向于深入理解每一个定理和定义,习惯于看完一章节课本后,配合完成一章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因此,在暑假来临之前,我已经几乎完成了整本书的复习。暑假期间,我专注于《基础过关660题》和《线性代数辅导讲义》的训练。开学后,我尝试了几套历年真题,并能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完成,这让我感到挺满意的。于是,我减少了数学的复习频率,偶尔做一些真题的部分题目。到了十月份的国庆假期后,我开始挑战颇具名气的400题。遇到难题时,我会花费将近三个小时去解答,虽然过程中有些挣扎,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而对于较为简单的题目,我通常花两个小时草草地解答后便结束了。第一次做400题时我没有全力以赴,等到题库耗尽后,我又重新做了一遍,这次我投入了更多的专注力。
考研英语方面:
其实我一直还挺喜欢英语的,平时英语成绩也不差。英语四六级都是一次性通过。不过我不善于做阅读理解,我喜欢做语法题目。但有些经验帖说就算是平时英语很好的人也会在考研英语中取得意想不到的差分。所以如果你的英语水平比较好,也不要太得瑟,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就大量减少;如果英语水平不好,也不要太悲观,说不定你认真准备后还来个大逆转呢。真的,一切皆有可能。关键是你要付出努力,要钻研英语真题,分析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多朝他们的思维去思考为什么是这个选项。不要太较真,太固执自己的答案,有时候答案就是那么地不可理解。英语单词不用说,要从一开始准备考研持续到考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背了又忘,但你也只能忘了又背。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就算过程不顺也要保持好心态,多安慰自己。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涵盖了化学原理和环境保护两个领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分子结构、反应机理以及酸碱平衡等基础化学知识,这些都是环境化学的基础。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反应,它们在环境污染过程和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环境化学的重点在于污染物的行为和转化。如大气污染中的颗粒物形成机制,水体中的重金属迁移转化,土壤中的有机物降解等。这部分需你对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环境中去解析问题。熟悉各类环境监测技术和分析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色谱法、光谱法等。
再者,环境毒理学的知识也非常重要。理解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毒性机制、剂量-效应关系等,这将帮助你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环境法规和政策的相关内容也会出现在考试中,虽然不是主要部分,但了解一些基本的环保法规帮助你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的方式。对复杂的化学反应,凭绘制反应路径图来帮助理解;对重要的定义和定律,制作思维导图或者记忆卡片进行反复记忆。多做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既检验学习效果,也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尝试参与一些实验或者项目,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你会发现理解和记忆都会更加深刻。团队学习也很有效,讨论和交流能够帮助你发现自有的盲点,也能激发新的思考。
保持好的心态是关键。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不要因一时的困难气馁。自己,坚持下去,你会看到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