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理工专业的学生,我对政治课程并不热衷,几乎每次都缺席,但我确实对时事保持着兴趣,经常阅读报纸和关注新闻动态。我的政治复习是从九月大纲解析发布后才开始的,我主要依靠的大纲解析以及强化辅导班的参考资料。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选择任汝芬的系列书籍?实则,我也读了不少任汝芬的书,但我觉得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而言,投入过多精力并不必要。我认为应当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我擅长且能提升分数的科目上,而对我不太感冒的弱势科目,则适当分配时间,以免成为整体成绩的绊脚石。
尽管大纲解析全篇都是文字,缺乏明显的重点标识,但这恰好成为了我看重的一点。我在复习过程中喜欢做标记和笔记,将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记录在书本上,这样有助于我掌握各个章节的架构,更好地构建知识框架,并且能带入个人思考去学习,我认为这才是最关键的部分。再结合强化班教师提炼的重点考点,使我能兼顾全面复习的同时,也能有针对性地聚焦关键内容。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从三月份开始准备的,我有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做题技巧,一定要记好笔记,以便日后复习。另外大家要好好打基础,我看书看得很慢,把每一章的例题还有习题都做了一遍,到七月份才刚刚看完一遍,回来了开始做真题,到十一月份的冲刺阶段,每天大概只看一个半小时的数学,保持手感,还有660题只做的选择题,每道题都要弄明白,就是做这些旧题。对于数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真题做透,好好弄明白每一个知识点,真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来来回回反复做,把真题做烂做个几遍之后就会发现一些思路和方法,要老老实实把基础打牢不要浮躁,认真做好每一道题。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单词还是要拿下的,一战的时候我单词粗略的背了一下,后面就把它丢了,觉得背了就忘就直接去做真题了。但当我考研用模拟题来自我检验的时候,效果不是很理想,虽然把高频词汇掌握了,但是很多基本的词汇还没有搞明白。每年的英语考试都会出现新的没有考过的单词,如果只靠真题来背单词,难免后劲不足,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二战的时候我对单词不敢马虎了,基本上从头到尾一直在背单词。阅读就不用多说了,就是一句话,多做,每天做几篇,保持语感,做完还要把它弄懂,知道错在那里。英语还让人头痛的一点莫过于作文了,我前期不知道如何下手,主要是背模板,把各种话题的作文读背一篇,写的时候就仿造那篇的脉络来写,能用的句子就用,慢慢的就能脱离模板自己写了。作文我大约是半个星期写一篇,不能懒。等越写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写作文会成为你的爱好。因为你肚子里的好句子太多了。那时候你的烦恼就是不知道该用哪个最好了。到那时候就是你整理自己模板的时候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二》主要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领域,这是理解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微观经济学侧重于个体行为,如消费者选、企业生产决策以及市场均衡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对这两部分的知识掌握需平衡,不能偏废。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理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以及博弈论等内容是核心。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能帮助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建议大家多做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这样记忆会更深刻。
对宏观经济学,GDP核算、IS-LM模型、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等是考试的重点。这部分理论相对复杂,需构建清晰的框架进行理解。比如,凭绘制图形来辅助理解,结合全球经济现状,理解政策背后的逻辑。
学习过程中,除了教材,参考书和历年真题也非常重要。参考书提供不同的视角,加深理解;真题则是检验你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的最佳工具。我建议每周至少做一次模拟测试,及时查漏补缺。
定期复习是提高效率的关键。你尝试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规划复习计划,确保知识的巩固。小组讨论或答疑也能帮助深化理解,解决疑惑。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提升经济学素养的有效方式。阅读经济新闻,理解并解析其中的经济原理,会学习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