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开始买了大纲,简单的看不到一边就9月底了,这时候开始上课做笔记,早上起来看看。大纲的第一遍不用特别的仔细,因为很费时间,主要是回忆下高中的知识简单的了解下,我记得讲义打的越来越多其实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是9月底在大纲看完和跟上做1000题之后,做题的速度快了,紧张也就少了,开始的时候不用太急,大家差不多都是同一时间开始的,但是要认真每天坚持看。1000题,十月份开始做的,单多选同步。十一月看1000题的错题,知识点提要出来后,过了一遍,精讲精练我就没看了,太厚了,而且公共课要求不高。再后来就是八套卷,四套卷。八套卷做选择题,大题没有时间我就没看。四套卷我是最后两个星期才做,考前四天开始背大题,考前一天,才背了一套半,真的背到哭。背完第一遍已经11点,又过了一遍12点。我心态好一些,如果大家容易焦虑,可得稍微提前点。
考研数学方面:
我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数学的同济第六版,线性代数是同济第五版,概率论则是浙江大学的第四版。我的复习策略是从高数、线代到概率论,依次阅读教科书并完成课后习题。从三月直至六月底,我一直沉浸在教材和习题之中。接着,在七八月到九月初这段时间,我终于完成了这三本书的学习。九月中旬,我开始挑战张宇的1000题集,这个阶段非常具有挑战性,题目的难度和数量都相当大,一直持续到十一假期结束。面对困难,我不依赖答案,而是设定每天解答50题的目标,遇到难题便搁置,最后统一核对答案。我对1000题进行了彻底的梳理,标记出不懂和错误的部分,以便在第二轮只专注于这些问题。第二次仍然未能解决的难题和错误被记录在错题本上。十一之后,我转战历年真题,同样是张宇的全解析版本,始于1987年。实际上,1987年至2004年的试题相对简单,我选择每天一套,但直到十一月中旬我才全部完成。后来了解到其他人已经在十月就完成了真题,所以我建议你们可以尝试一天解决两套早期的真题。接下来,我挑战了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这两套试卷极其艰巨,通常需要4到5小时才能完成,有时我会分两天来攻克,期间还穿插做了几份叶盛标的卷子,并整理了错题,这一过程耗时颇久,大约到了十二月十日。之后,我开始做合肥工业大学的五套卷,此时几乎每隔两天就会完成一份数学卷,等到全部做完已经是十二月二十一、二十二号了。临近考试,即使要准备政治,也不能忽视数学的练习,确保每天至少投入两个小时做数学题。考研的前一天,我没有做数学,因为第二天要考政治和英语,我把时间都用在了背诵政治上。但在考数学的前一晚,我还是做了一份试卷,巧合的是,其中一道题目与第二天的实际考题相似,只是我遇到的题目稍显容易些。数学需要脚踏实地地逐一攻破。我总共整理了四本笔记,它们对我来说无比珍贵,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所需公式都在笔记中有详细记录,这四本笔记陪伴我直至考试的最后一刻。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说下真题阅读,阅读只做真题的就可以,留最近两年的真题最后做模拟,一篇阅读,先自己做一遍,把不会的单词自己查出来,写在纸上,然后全文笔译,之后根据笔译的内容再做题,对比两次的答案,最后对答案,根据自己的翻译内容找为什么答案不一样。或者对是为什么对,错是因为什么原因,这样大概笔译上十多篇,翻译和阅读都差不多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变理论、扩散、固态反应、材料性能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对晶体结构的理解至关重要,你需熟练掌握各种晶体的点阵类型、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计算,以及布拉格定律的应用。这是理解后续所有现象的基础,花时间在这个部分是值得的。
相图的理解也是考试的重点。你需能够解析和应用二元和三元相图,理解不同相的存在条件、转变规律以及合金成分对相图的影响。这部分需大量的实践题目来训练,多做题,理解和记忆典型相图模式,这对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非常有帮助。
再者,扩散和固态反应是材料改性的重要机制。理解扩散的基本原理,如费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扩散系数的决定因素,要熟悉影响扩散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固态反应的知识点包括界面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和产物形态等,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和记忆。
材料性能的学习,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不仅要知道各个性能指标的定义,还要能解释它们如何受到微观结构影响,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理解+记忆+实践”。我会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凭做课后习题和历年真题加深记忆;我会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分析材料的性质变化或设计实验方案,这样既能检验我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我还建议大家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保持好的心态,自己,坚持到底,因考研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验,更是对毅力和决心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