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不必急于提前准备,毕竟时间和必要性都不允许,待到考试大纲公布后再着手规划也不迟。初期的政治复习不需要过分依赖机械记忆,因为大部分论述题的差异并不显著,分数的关键往往在于选择题,尤其是多项选择题。其次,政治学习强调的是领悟力,尤其体现在主观题部分。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的需要去领会其内涵。我还记得当时中午阅读后,午睡时都在思考,马克思的思维真是深邃,竟然能构思出这样的理论体系,呵呵......虽然政治内容繁多,但并非无章可循,如果按照时间线索去学习,许多概念会变得容易理解,这就需要你投入更多的思考。
考研数学方面:
大一学的高数真的基本全部忘光,所以重新买了同济和浙大的数学教材重新开始学习,看完一节做一节的习题,因为大三专业课很多,所以留给考研复习的时间真的特别少,所以没能自己独立做课后题,都是直接看着答案做的,可想而知看了一遍教材之后掌握的并不是特别好,之后开始做复习全书,备受打击,自己基本不能完整的做出一道题,所以直接开始重头学习,进度虽然会比自己走马观花的看书慢一点但是会有很大提高,锻炼解题能力。就这样跟着老师一边上课自己一边做全书,发现已经少有不会的题了,也就一章最多三四道的样子。在这里我要明确一下,并不是看的遍数越多掌握的就越好,只有自己面对问题能够有思路,能独立解决才是最好的,我虽然没有看很多遍,但是每一遍的质量都很高,配合用的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有买了一套空白的真题卷子用来做第二遍,期间做了一些模拟题,比如合工大五套卷等等。。。提醒大家看全书和辅导讲义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笔记总结,这样以便于后期做真题的时候翻阅。
考研英语方面:
许多人发现英语复习往往投入巨大精力,却短期内难以见效,考试后甚至怀疑复习的效果。这实际上涉及到正确的方法。从决定考研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我相信大多数人都遵循这样的步骤,由此可见英语的重要地位。毕竟,掌握一门语言确实需要长期的沉淀,但也必须找到一种科学且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尤其是针对考研英语的复习。我想强调的是,在考研英语的复习中,真题的作用举足轻重,务必深入理解每一道真题。然而,如何有效地运用真题,其中大有学问。有些同学急于求成,短时间内匆忙完成多年的真题,一次性做多篇阅读理解或整套试题,仅仅核对答案和简单思考,之后便转向模拟题。我认为这是一种对真题资源的重大浪费,模拟题与真题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再优秀的模拟题也无法复制真题的水平,因为真题是由命题专家花费数月精心设计的,其难度平衡、选项设计和逻辑关系是模拟题无法模拟的。我自己通常一次只专注于一篇真题阅读理解,以实际考试的速度全心投入,然后对照答案和解释仔细分析文章、题目和选项,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个小时。随着时间推移,我会更熟悉真题的出题逻辑,做题的感觉也会更好。我不主张花费大量时间单纯记忆单词,觉得那样效率不高,而是通过做模拟题来积累词汇。至于作文,我的成绩一直不理想,也没有找到特别有效的办法,我觉得关键可能还是日常的积累吧。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电子工程、自动化等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涵盖了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等内容。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动态特性至关重要。这就需对拉普拉斯变换有深入的理解,它是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础工具。要熟练运用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法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这是判断系统性能好坏的关键。
控制器的设计是自动控制原理的核心部分。PID控制是最常见的控制策略,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灵活应用是基本要求。对状态空间模型,需熟悉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设计,以及如何凭极点配置来改善系统性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多做实际问题的解析和仿真,如使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机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在考研面试中体现出实力。
对非线性系统和现代控制理论,如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自适应控制和滑模控制等,虽然不是所有院校都会深入考察,但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会增加竞争力。这些高级主题可能需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但能抓住关键点,就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出。
历年真题的研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凭做题,你了解出题老师的偏好,找出常考的知识点,也能锻炼解题速度和准确度。模拟试题和复习资料只是辅助,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