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从7月下旬开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下旬开始至9月底,把各科的知识点过一遍,一般每节课后会有少量习题,听课时可以先自己做,然后再听老师讲解加深印象。同时,这个阶段可以《1000题》也可以加进去,听完一个单元后可以配套《1000》题巩固,毕竟因为政治记忆的点太多,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又都是初次接触,很容易出现昨天刚听过的知识点今天就忘记的情况,而且通过做题,也更容易把握哪些是重点考点或者容易设陷阱的点。建议第一次做《1000》题不要把答案写在书上,这样可能会对第二次做题产生干扰。我的习惯是,每次做题把答案写在纸上,对过答案后把做错的题号用笔在书上标注,以筛选出第二个阶段要做的题目。这个阶段我对政治的时间安排比较灵活,一般是在学其他学科学累的时候穿插政治,这个阶段重点是理解性记忆,不太费脑,可以作为调节性的学科。10月至11月中上旬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我仍以选择题和基础知识点的巩固为主,并辅以《肖秀荣时政》。这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比较固定,一般早晨拿出1至1.5小时温习讲义知识点,重点复习需要记忆的选择题考点。晚上拿出半小时至四十分钟,针对第一轮的错题再做一遍,如果依然做错,需要分析原因,找出这道题所考的知识点,着重记忆。这样两轮下来对于选择题会有一个不错的掌握。此外这个阶段可以加上《肖秀荣时政》,学累的时候看两页,书中对于重点会有黑色加粗标注,其余部分是帮助理解。对于时政书后面的配套选择题最好做一下,因为这本时政是以专题形式进行介绍,每个专题就像一篇小文章,容易让人抓不住考点,看了后边的选择题,就会比较了解哪些地方是考点。肖大大对于时政题的把握还是很棒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从11月中旬到考前,主攻大题,辅以选择题考点记忆。大题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背背背,我主要背的肖四和部分肖八,有余力的话可以多背些。
考研英语方面:
由于我的英语底子薄弱,六级考试历经多次才勉强通过,所以我早早地开始了英语学习。初期,我专注于基础阅读,并从图书馆借了一本考研英语乱序词汇书,每日坚持不懈地记忆,风雨无阻,有时中午和下午也会抽出时间,尽管不如早晨专注。这本词汇书我大约翻阅了五六遍,其间还尝试过使用星火的词汇书,它按照单元划分,建议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任务清单,规定每天需完成一定数量的单元,并在几周内完成一轮。任务量不宜过大或过小,务必量力而行。随着第二遍、第三遍的复习,你会逐渐体验到进步带来的满足感。单词书虽不能过度依赖,但我认为拥有一套系统的单词学习工具对提升英语水平非常有益。此外,大家或许也知道,在文章中记忆单词能帮助更好地巩固。
至于阅读理解,我首先做了1994年至2004年间的试题,每篇至少做了两遍,大约每轮有五六十篇文章。做题时,尽量不查阅生词,尽快给出答案并记录下来,完成后再核对答案,回头学习生词、理解句子、段落及整篇文章。如果是真题,需要仔细研究;若是模拟题,则不必太过较真。我只用了少量的张剑编的模拟题,大部分是在临近考试时做的,因为模拟题的质量参差不齐且难度偏高,今年的实际考试难度就跟我认为的模拟题一样让人望而却步,甚至让我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重点掌握阅读和词汇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想要全面准备,可以在七月份之前浏览一下作文、翻译、新题型和完形填空。我个人直到十月才开始大量投入精力在作文、翻译和新题型上,尤其是作文,实话实说,我觉得稍显滞后,因为在后期的模拟考试中,这些部分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建筑学基础”,这个科目涵盖了建筑历史、理论、构造、材料等多个方面。历史部分,你需理解并各个时期的主要建筑风格和代表作,如古希腊罗马的柱式系统,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理念等。理论部分,理解建筑师的思想和设计理念至关重要,比如勒·柯布西耶的“形式随功能走”原则。构造和材料的学习,则需你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和其在建筑中的应用。学习方法上,建议多读原著,结合实例进行深入理解,并凭绘制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体系。
"建筑设计"则更注重实践和创新。设计不仅仅是画图,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你需掌握基本的设计流程,从理解题目需求,到构思方案,再到草图绘制,细化设计。这个过程需大量的练习,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者参加设计比赛来提升自有的设计能力。理解和运用空间、比例、光影等元素也非常重要。掌握AutoCAD、SketchUp等设计软件也是必备技能。我通常会先手绘草图,用软件将其数字化,这样既锻炼了手绘技巧,又提高了效率。
在复习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期自我测试,凭模拟题或历年真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我也积极参与讨论组,与其他考生交流,共享资源,共同进步。我,只要你有清晰的目标,坚定的决心,加上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你也一定能在这些科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