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从大四开学之初便可以着手学习政治,但需立即投入全力。我发现深入理解政治其实很有趣,我们不应排斥它,更无需恐惧。因为只要专心致志地复习,并采取合适的方法,政治是可以显著提升分数的科目,尤其是对于像北京这样政治考试难度较高的地方,这一点尤为重要,切记切记!
考研数学方面:
8月10日至9月1日:用了近一个月来巩固基础知识。教师的讲解体系相当完善,我遵照他的指导详细记下笔记,并努力背诵,这样就能构建出数学的整体架构,了解考试要点和题型。我认为这个框架对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它使你能用宏观的角度审视各种题目,避免在繁复的习题中迷失方向,如同在你的思维中嵌入了一张详细的探索地图。每次遇到问题,你可以将其与某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这种训练能显著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必须培养整合知识的习惯,而非让它们零散地存在于脑中,这是建立成熟知识体系的基础。9月1日至10月15日:进入了考研的关键阶段,复习全书是必需的,因为数学考试在上午,所以我也将复习时间安排在上午,每天阅读约20页。遵循的原则包括:1、动手写,避免纸上谈兵;2、尽量独立思考,不要轻易查看答案,即使不会做,自我思考的过程至关重要。在每个问题旁边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关键点;3、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向老师请教。数学其实类似于练习书法,起初可能只是模仿大师之作,掌握表面技巧,但通过反复练习,你会形成独特的风格(数学思维方式),处理新的挑战也能游刃有余。10月16日至11月10日:完成复习全书后,开始了让人倍感压力的660题。尽管全是选择和填空,但每一题都经过精雕细琢,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极其宝贵。这些题目的设计恰到好处,深入探究每道题的核心,尽管实际考试不会这么难,关键是理解思想方法。我大约做了20多天,但有些题后来没再回顾。11月11日至12月20日:从光棍节早晨起,我开始做真题,连续十天每天一套试卷。由于许多题目之前在复习全书时已接触过,因此真题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水平。对完答案,改正错误,反思错误题目的解题思路,当时的成绩通常在120至140分之间,表现稳定。一方面,历年真题相对之前的训练较为简单;另一方面,日常训练心态放松,三个小时的时间总是愉快度过。那时,每天早上醒来最期待的就是做数学真题,那种感觉就像陷入热恋。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三月份开始正式复习。先开始背单词。单词我背的不好,所以就不说经验了。背了一遍单词,开始做阅读。黄皮书,也就68篇好像。最重要的是锻炼语感,刚开始我也一点点查生词,后来发现有点偏了。做阅读讲究一个宏观的理解,读不懂,你也可以做对题。大约暑假时候,开始做真题。2005年之前的真题,完全可以用作练习用。因为风格和近十年很不一样。你需要重视的是近十年真题,按时做,及时分析(选项,单词,长难句,行文思路)。做完真题也得十一月份左右了吧。后来又做第二遍,英语这个东西,不及时回顾,总是感觉很陌生。一开始背了几篇真题范文,可以少背几篇,但是背过的要熟,甚至标点符合都不要错。考场上你是没有时间回顾的。下一步就是总结模板。可以借鉴网上的模板,但是千万别照背。替换里面的句子,单词(用你背的滚瓜烂熟的东西替换),变成自己的模板。我当时大作文总结了四套模板,基本上不会超出我所总结的范围。后来果然不出我所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涵盖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课程。对电路理论,理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原理至关重要,这是分析复杂电路的基础。你需熟练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的串联并联计算,以及电源的星形-三角形转换。理解交流电路中的相位关系,如阻抗、容抗和感抗的概念,对解决实际问题极其关键。
进入模拟电子技术部分,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需深入理解。BJT和FET的放大效应,静态工作点的确定,这些都是基本功。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如电压跟随器、反相比例放大器、加法器等,需凭大量习题来巩固。理解负反馈的作用和类型,能帮助你解决更复杂的放大电路问题。
再者,数字电子技术主要涉及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理解二进制、十六进制和八进制之间的转换,以及各种逻辑运算符的含义和功能,是数字电路的基础。组合逻辑电路中,重点在于理解和设计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器等;在时序电路中,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的理解和应用则更为重要。
学习电子技术基础,除了理论知识外,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也非常重要。实验室的动手操作能你直观地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加深理论印象。多做题目,尤其是真题,帮助你熟悉考试题型,提升解题速度。
我建议大家找一些好的参考书和在线资源,比如《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版)是一本很经典的教材,网上也有很多优质的教程和讲解视频,作为补充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