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环境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暑期期间,我开始研读政治的精简版教材,并初次尝试了一千题的练习,这个过程持续到九月。接着,在十月进行了第二轮的一千题复习。到了十一月,我专注于回顾错误题目,同时记忆肖八的内容。进入十二月,我转为背诵肖四并关注时事政治。我没有做其他如任五的练习册,而是听从一些前辈的建议购买了风中劲草,打算九月开始背诵,但发现其体系与我之前的学习资料不符,最终未能使用。这让我认识到,挑选符合自己学习风格的教学辅助材料至关重要。
考研数学方面:
去年3月份开始买了几本经典教材:同济大学的高数,清华居余马的线代,浙大的概率统计以及配套的课后题辅导册。复习方法是按章节看,边看边抄概念、公式,并且准备个本子做课后题,不懂的或不会的就摘到笔记本(抄概念的本子)上,当然做题的本子和笔记本分开。这一阶段大概花费了2个半月左右。接着就开始做《660题》,其实没有做完,只做了选择的全部和填空的一半左右吧。先提醒一下哈,做这一部分比较折磨人,因为错误率会非常的高,但要经受得住考验,毕竟这才刚刚开始。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忘掉了,但是浏览之前做过的笔记就会很快拾起。6月初到月底我停下了考研复习,准备学校的期末考试。之后7月初回家买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并且每天花至少4个小时,注意一些概念的表述和灵活运用,大约20多天过完了一遍——注意要认真浏览和做题,有感想可以在旁边标注。8月15号从家里回到学校,这个时候大概到了第二遍的高数部分还未结束吧,不过这一次过线代时就着重现代讲义上的内容了。大家可以从看课本时总结的规律性的东西标注在线代讲义的相应位置的空白处,这样以后看会更加方便。其实这个时候有了之前看课本做课后题的基础,看全书并不是一件吃力的事情,但知识点多,全书必须全程看,之后的看书过程可能就更顺畅,只是着重记忆一些薄弱环节,全书上的题也可只做自己标注的部分(错题或不会的地方)。10月1号国庆几天我开始做2002年以来的数学真题,这个时候老师讲的那些体系方法开始发挥作用了,做真题没有下过110分,一般早上做题下午对答案的样子。11月初我开始做400题,一天一套,上午做,下午对答案,这个过程更能发现薄弱环节。10天搞定,之前的做真题卷子就已经有了基础,所以这个过程会非常快,有明确思路的题目可以只看答题思路,大题争取自己动手算,这个时候(在之前的课本、全书、660题、400题的基础上)做题速度已经相当快了,当然准确是第一位的。花上20天再整理一下《660》上的错题,大概有十几页的A4纸吧,中间划竖线的那种。这个过程依旧比较麻烦,还是整理思路和知识点的重复记忆,到最后就看这些错题就好了。最后两天做了最近几年真题,那叫个简单呀,大概能到145以上了。但这还不是最终成绩,所以依旧要淡定。到了考场就会发现,考场上做题和平时完全是两个概念,那种状态会很不一样,速度会大大降低,所以平时的做题速度一定要提上去,说白了就是知识一定要掌握很牢。
考研英语方面:
我来说说长难句吧,这个经常会被人忽略但是做真题很重要的部分。英语考试中很多出题点都是长难句和熟词生意,对于长难句我们要熟练掌握十几种长难句的特征、结构、分析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方法分析句子。(当然,在这其中可以使用符号、标点,对句子进行断句提取主干)同时,学会用所分析的长难句句式,自己造句(刚开始只是简单替换,后来你也可以出口长难句),练长难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翻译出来。全文翻译之后,对照买的资料书,看看它是怎么翻译的,自己理解的有什么偏差,现在再看看错的题会不会做,以及做对了的题有什么陷阱,自己是否已经理解整篇文章。记住,慢慢来,会比较快!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环境工程学的基础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和数学等多领域知识,尤其是水和大气污染控制、固废处理、环境影响评估等内容。理解污染物的形态、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各种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需扎实的理科基础。建议大家在初期阶段,凭教材和相关参考书,全面系统地复习这些基础知识。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环境工程涉及大量实验和实地考察,理论知识要结合实际应用真正理解和掌握。尝试参与实验室的研究项目,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型实验,这将有助于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者,关注行业动态和最新研究进展。环境工程是一个快速发展并紧贴社会需求的领域,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定期阅读学术期刊、参加研讨会或在线课程,能帮助了解前沿信息,拓宽视野,也能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提供灵感。
学会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面对复杂环境问题,需有能力从多个角度分析,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识点,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科学逻辑,勇于挑战既定观点,培养自有的独立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