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十一月起,我会考虑购买完整教材,关于政治复习,官方机构会整理当年的重点知识点,形成一本名为“红宝书”的指南(此书由教育部门发布,内容全面,但未标注重点)。任汝芬的序列一是基于红宝书稍作改编,只用蓝色突出关键点,其他部分保持原样;肖秀荣系列亦如此。我个人推荐任汝芬的版本,因其布局清晰。看完书后,可以尝试做一些模拟试题,可以选择任汝芬的序列二或是肖秀荣的一千题,我个人倾向于后者,因为任汝芬的答案缺乏详细解释。
在自习室,一些考研伙伴开始诵读《风中劲草》,据说这本书在业界口碑极佳,其知识框架划分得十分清晰。不过,我可能不太适应它的编写风格,所以我对那三本教材只是略作浏览,并未深入。此外,我觉得它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到了考试前的最后一月,我会购买肖秀荣的时事政治书籍,同时在最后阶段冲刺背诵肖秀荣的考点精华,以应对最后的押题环节。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中,选择题部分做得不错。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尤其重要,特别是简答题部分,今年似乎命中了两道题目。想要取得高分,务必熟记这类冲刺备考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完成课本学习后,我会重温笔记,默默地描绘出每章节的知识架构,确保每个数学知识点都了然于胸。切记,扎实的数学基础至关重要。在初次复习数学时,我选择研读课本并解决课后习题。近年来,数学的难度有所上升,并非因为考试范围大幅拓宽,而是计算量增大,对数学思维的要求更上一层楼,比如增加了分类讨论等技巧。尽管许多课后练习的形式并不直接对应考试题目,但它们对理解并巩固基础概念极其有益。对于不定积分的部分,高等数学课本后面的习题涵盖了几乎所有常见的解题策略,初做可能会感到困难。然而,如果深入钻研这些习题,再次尝试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显著。同时,对于原函数的记忆,不必局限于那些常见而简单的公式。相比之下,其他内容在高等数学中的占比较小,所以我使用了本科教材,具体的书籍推荐就不再赘述。我购买的《核心笔记》当时只有复印件,尽管出版年代较早,但其难度与当前考试相匹配,对关键考点的覆盖也相当不错,适合作为第二轮复习的资料。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一定要做很多遍,至少4遍吧。完形填空不用特意练习,单词掌握好,多做阅读,完形填空就自然提升了,而且完型的性价比实在太低。对完答案,我先不看解析,也不看为什么选错了,而是先看解析里的单词,把不会的单词短语记住以后,把四篇阅读翻译一遍,用笔翻译,不是口头翻译,很多细节问题只有你用笔写下来才会发现,同时也练习了翻译题。翻译完再对照范文看哪里翻译的不合适。我从来没专门研究过长难句。对于长难句,我认为只要分清了句子最主要的主谓宾结构,再把从句和修饰词加进去就能看懂了,不需要专门研究语法知识。接下来分析文章结构,每一段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便于理清文章逻辑。然后擦掉铅笔的答案,做一遍题目,这时候要看解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晶体结构、固态相变、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多个领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晶体结构部分,你需理解晶格、晶向和晶面的概念,以及各类晶体结构的特点,如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等。这需大量的记忆和空间想象能力,借助模型或软件进行辅助学习。
固态相变是材料科学的核心之一,涉及了固-固转变、固-液转变、固-气转变等多种过程。理解相图并能应用到具体问题中是备考的重点。你需熟练掌握相图分析,比如铁碳相图,了解各相区的形成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再者,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要理解这些性能的测试方法和影响因素。热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则要求理解材料的导热性、比热容、电阻率等特性,并能够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学习方法上,我推荐采用“理解+实践”的模式。理论知识需深入理解非死记硬背,凭阅读教材、做笔记来加深印象。多做练习题,凭实际操作去应用理论,有效巩固知识点。对复杂的概念或过程,尝试自己绘制示意图,或者寻找相关的实验视频观察,会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案例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查找一些实际的材料应用案例,比如高强度钢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半导体材料在电子设备中的角色,这将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生动且具象。
团队学习也很重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讨论难题,共享学习资源,既能提高效率,也能增强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