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采用大纲解析来研习政治,有些伙伴则推崇精讲精练,两者相似于全书,挑选一本专心研读即可。每完成大纲解析的一章,我会对应做一次1000题,答案最好另记,因为需要反复练习,我通常记录在小本子里,并将错误题目带回到大纲解析中寻找答案,用红色标记出来。初次尝试可能会犯不少错,这样实际上相当于重新温习了一次大纲解析。我的进度较缓,到八套卷出现前,我已经对大纲解析和1000题进行了两次复盘。
正确利用八套卷的方法是,专注于解答选择题,错误部分回归大纲解析深入理解,主观题则无需死记硬背,仅需关注首道马克思主义原理题目,了解其分析思路。至于肖秀荣四套卷的主观题,则必须全部熟记,因为肖秀荣教授在考研政治领域极具权威。临近考试时,市面上会出现各种预测题,但若试图全部掌握,会消耗大量时间,我认为专注记忆肖四足矣。历年成绩表明,选择题对于提高分数尤为关键。
几乎每位考生手中都会有一本风中劲草核心考点,书中提炼了所有考点,类似于精简版的大纲解析,适用于后期快速复习。然而,我更倾向于阅读大纲解析,因为它详尽的解释比简单的条目列举更能吸引我,因此风中劲草并未成为我的首选。
事实上,整个备考期间,英语和政治的学习相对轻松。如果你对政治缺乏兴趣,不妨尝试培养好感,其实政治相当有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方法论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问题,而学习近代史则需要自行构建时间轴,将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考研之路漫长,不必总期盼早日结束,这只会让你心浮气躁,倒不如适应现状,专心思考如何充实每一天。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复习最忌讳的是“眼高手低”!从整体上讲,考研数学应按照这样的流程来:课本——复习全书——660题——真题第一遍——真题第二遍,若做完660题后发现还有充裕时间就可以做一下400题。“课本——复习全书——660题或者440——真题第一遍——真题第二遍”这个过程是一定要有的!
考研英语方面:
一次性处理四篇阅读理解或许初期会带来挑战,但这是必要的。这样的练习能助你在实际考试时轻松应对,避免感到压力山大或精疲力尽。完成阅读后,关键步骤是核对答案并反思错误的部分。要探究正确答案的逻辑,识别误导性选项及其设计策略,分析题目测试的核心知识点和所属题型。这样可以提升你的理解能力,毕竟考研阅读主要考察的是你全面领会文章的能力以及洞察命题人思路的精确度。接着,通过跟老师的课程学习来验证自己的理解,对了就巩固记忆,错了则立即改正。最后,别忘了对这四篇文章进行总结,涵盖词汇、复杂句子、考点、迷惑选项及解题策略等要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通常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决策者(消费者和企业)的行为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如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两部分都需深入理解和应用基本理论。
对微观经济学,理解并掌握供求模型、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市场均衡等概念至关重要。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市场现象和政策影响。例如,理解价格如何凭调节供求来实现市场平衡,或者解释为什么政府的补贴政策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
在宏观经济学中,GDP核算、IS-LM模型、AD-AS模型以及菲利普斯曲线是基础。你需理解宏观经济指标如何反映经济状态,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活动。对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机制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理解也是考试的重点。
学习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熟读教材,理解概念,还要多做题,凭解答实际问题来巩固理论知识。关注当前的经济热点,比如国际贸易摩擦、货币政策调整等,这不仅能帮助你理解和运用理论,也可能出现在考试的论述题中。
对复习策略,我认为首先要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把握每章节的核心观点。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找出自有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定期回顾和总结,避免遗忘。
在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也利用网络资源。但最重要的还是保持耐心和毅力,经济学是一个需深度思考的学科,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反思,真正掌握其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