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唐牙雕人像、元青花人物图玉壶春瓶、梁庄王墓出土的明金锭、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10月15日,“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展览汇聚广东省博物馆及全国多家文博机构珍藏的逾200件(套)文物,以广东千年外贸发展脉络为主线,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海上贸易文明对话。
广东在中国外贸史上犹如“先行之舟”,踞南海之滨、五岭之南,凭借山海为屏、江河为脉的天然优势,自唐宋市舶制度初兴,至清代“一口通商”鼎盛,再到新中国广交会创立与新时代自贸区、大湾区建设,始终在历史浪潮中探寻开放契机,映照国家发展与世界格局的变迁。此次展览在第138届广交会开幕之际正式与公众见面,展期一年。
此次展览以“互利天下”为主题,汇聚了广东省博物馆及全国多家文博机构珍藏的逾200件(套)文物,其中更有22件国家一级文物,以实证回顾广东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中国外贸制度建设上的独特贡献。展览分为“市舶利邦”“商舶云集”“中西交汇”和“潮涌新章”四大篇章,完整呈现广东外贸从制度萌芽到全球枢纽的演进历程。
瓷器上的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
中国外贸史上的“先行之舟”
广东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古代帆船贸易时代,广州及周边优良的天然港湾是理想的停泊和补给点,且受台风影响小,航行安全性高,始终是进入中国沿海的首选或重要枢纽之一。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其长期处于全球贸易网络的关键节点,为外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广东的优势,但广东之所以能在千年外贸长河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缘于地理位置,更在于其孕育出了可信赖的交易环境、高效的商业制度和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社会心态
清乾隆广州手绘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 2011年购自英国 广东省博物馆(一级文物)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颁布的《广州市舶条》,被认为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海贸法,奠定了后世制度的雏形,推动海上贸易管理制度系统化、法典化;明代的“广中事例”,允许百姓与外商直接贸易,实现了朝廷、地方和民间商人三方共赢;清代乾隆时期的“一口通商”政策,虽有其时代背景,但也形成了独特的外贸体系,影响着中西贸易格局。这些制度的演变,无一不体现广东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各方利益,寻求共同繁荣的特质。
本次展览“市舶利邦”聚焦唐宋时期广东在外贸管理制度上的开创性贡献,如唐代设立市舶使、宋代推行《广州市舶条》、元代颁布《市舶则法》,展现从地方经验到国家法典的制度化进程。“商舶云集”展现明代广东在朝贡贸易与商舶转型中的突破,如“广中事例”推行、广州-澳门贸易结构形成,呈现制度弹性与市场活力。“中西交汇”再现清代广东作为中西贸易与文化交融的核心舞台,以“一口通商”、粤海关体制、十三行贸易为焦点,外销艺术品尽显文明互鉴。“潮涌新章”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外贸的赓续与飞跃,从广交会的创办到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彰显广东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前沿担当。
清乾隆广州手绘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局部)
器物上的“千年外贸史”
展品中有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唐牙雕人像”;有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款画珐琅八棱开光山水花鸟图提梁壶、清乾隆款画珐琅牡丹纹海棠式花篮等;有“南澳Ⅰ号”、“南海Ⅰ号”沉船出水的陶瓷器和金饰文物;有广东省博物馆藏描绘广州十三行商馆面貌的广彩大碗、外销瓷器等,它们无不见证了广东跨越千年的海上贸易文明
清雍正款胭脂红釉罐 广东省博物馆(一级)
“唐牙雕人像”呈现高鼻,深目,卷发,面貌具有阿拉伯人的特征。器座为椭圆形,这并非中国传统印章常见的方形或长方形,被认为是西亚地区常见的印章类型。因此,专家推测它可能是阿拉伯商人私章的毛坯件。印章发现于南越国宫署遗址唐代地层,广州在唐代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设有专门的外国人居住区——“蕃坊”,这枚印章的出土,为唐代广州活跃的外商活动提供了实物证据。
唐牙雕人像
展出的“清乾隆款画珐琅八棱开光山水花鸟图提梁壶”由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精心打造。它的造型风格和结构设计,同欧洲本土制造的同类器物以及广东制造外销产品,展现出极高的相似性,表明此时贸易网络产生逆向影响,反哺国内高端工艺品的设计体系。
清乾隆款画珐琅八棱开光山水花鸟图提梁壶 故宫博物院(一级)
广东省博物馆一级文物“清乾隆广彩十三行通景图大碗”,其外壁以通景彩绘方式描绘了广州十三行商馆的面貌,上面绘有丹麦、大革命前的法国、奥地利、瑞典、英国和荷兰的国旗,还有炮台、粤海关以及无数的小船、船夫、正在谈话的中外商人、包装和搬运茶叶的情景、装车舢板等场景。
清乾隆广彩十三行通景图大碗
广州十三行自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滥觞,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实行海外贸易广州一口通商,经历了中西贸易最为兴盛的时期。广彩中描绘十三行纹饰的器物出现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是十三行最为兴盛的时期,同时也是清代海外贸易最为兴盛的时期。
展出的造型和纹饰、图案各异的广彩瓷器精品可谓此次展览的一大看点。广彩瓷器主要是为了外销而生产的彩瓷品种,其彩绘融会了五彩、粉彩和西方绘画的技法。因此广彩瓷器具有显著的中西合璧的特征:一方面纹饰更多地模仿西方的艺术形式,以浓烈的色彩和弯曲曼妙的线条,迎合当时西方人的审美情趣,不少作品体现出浓厚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又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人文意识、岭南自然风物等特点。纹饰图案有花鸟、人物、纹章、风景庭院等。比如“清乾隆广彩浆胎花卉奖杯纹瓜棱扁瓶”就是广东省博物馆的广彩瓷精品、国家一级文物。
清乾隆广彩浆胎花卉奖杯纹瓜棱扁瓶 广东省博物馆(一级)
清铜胎画珐琅花卉福寿八宝双层攒盒 广东省博物馆(一级)
清铜胎画珐琅花卉福寿八宝双层攒盒(局部)
此次展览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承办,不仅是对波澜壮阔的广东外贸史一次系统的回溯与展示,更是对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精神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展览持续至2026年10月15日,展期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