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选择题+大题:政治大题其实不好拉开差距,这样,选择题就成了胜负的关键。我对此选择的是刷题战术。还是老样子,题不拘是哪一本,关键是做。我当时用的是一本2000题,全部都是选择题,分板块章节,前面是知识,后面是配套练习,比较有针对性。我建议也是按量做,即每次完成多少。最好是量大一点,这样后面轻松。我大致是刷了两遍,重点能有三遍。刚开始错的很多,但是相信我,只要你认真做了,后面飘红一定会逐渐减少。另外,我建议从九月份就开始复习政治,太晚了难免手忙脚乱。政治大题我采取的就是狂背。以肖秀荣老爷子的四套卷为核心(押题准有目共睹),辐射其他的,一定要背的足够熟练,起码每题的知识点一个不落。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你到了考场上,似曾相识,如有神助。
考研数学方面:
通常,我会选择下午和夜晚来复习数学,因为早晨往往容易感到疲倦,不适合深入学习这门学科。首先,建议预习一下教材,尝试解决一些例题和课后问题,但切勿过度沉迷于课本,毕竟它并非考试的重点。我曾经就过于专注于课本,耗费大量时间反复做课后练习,实际上收效甚微!不需要完成所有课后问题,重点是多做一些计算题。我个人推荐使用张宇的十八讲和九讲,特别是对于高等数学部分,非常实用,值得你一试!数学题目的解题方法虽然多样,但基本思路是相通的,所以要经常总结题型,比较相似的问题,这样会对你的学习大有裨益。务必做好笔记,并且多次回顾,甚至可以尝试背诵笔记,以凸显其重要性。在打基础的阶段,数学的学习主要是听课、记笔记以及温习笔记,尽可能地研读全书内容。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持续了三个月,我主要专注于记忆词汇和阅读文章,红宝书中的单词我大致背诵了两次。同时,我利用张剑的黄皮书来研读其中的文章,这些文章的质量很高,但遗憾的是,其命题风格与考研英语相差甚远,因此做不做那些练习题并不重要,正确与否也不必过于纠结。这样的日常学习大约每天投入三到四小时,直到六月中旬,我开始接触历年真题,每天精做一篇,并在次日清晨背诵文章和短语,几乎将所有真题文章都熟记于心。反思起来,我在英语复习上的最大疏漏就是没有在最后阶段预留几套真题来进行模拟训练,导致后期无新题可做,所以我大约反反复复地做了三遍真题。对于作文部分,我参考的是考研1号系列的《写作160篇》,从十一月开始,我不仅实战演练真题作文,还会背诵书中的范文。就这样,我的英语复习告一段落。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基础综合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多个核心领域。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需有条不紊地去理解和掌握。
对数据结构,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等)的特性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要熟练掌握算法,包括排序、查找等,并能分析其时间复杂度。我个人建议使用伪代码或Python进行实践,这有助于深化理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涉及到硬件层面的知识,比如CPU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等。这部分需抽象思维,理解并复杂的电路模型并不容易,但凭构建物理模型或者利用模拟软件辅助学习,提高记忆效果。
操作系统的学习主要围绕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展开。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例如死锁、虚拟内存、磁盘调度等,是得分的关键。尝试编写简单的操作系统模拟程序也能帮助加深理解。
至于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是基础,你需理解每一层的功能和协议,特别是TCP和UDP的区别,以及HTTP、FTP等常见应用层协议的工作流程。网络安全和网络编程也是重要考点。
在复习过程中,我认为做真题和模拟题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检验知识掌握程度,还能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