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制药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怎么说呢,别留太大期望,但也别害怕,一般人都会拿个平均分的,考前重点背背肖秀荣的大题答案。但是其实话说回来,肖秀荣大题答案背的再好,估计也只能得个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水平,他只是让你有话说而已,并不能让你拉开分数差距,关键还是看选择。3月到6月每天读半个小时的政治哲学部分不需要背下来读一读就行,我觉得自己看书比较节约时间,而且学的要扎实一些,在8月份的时候我画完画晚上回来就会刷肖秀荣的1000题,先把哲学部分刷完。(因为哲学很重要,通过3-6月份的每日晨读,做选择题基本上没有问题了,如果还是不记得就多看几遍)然后再买本肖秀荣的精讲精练随便翻翻后面的。主要是选择题,看完一个单元就去做对应的一千题,然后等待肖大大的最后八套最后4套开始狂背。
考研数学方面:
在我看来,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可以这样安排:首先,你可以浏览教科书以掌握基本概念,同时努力将知识连贯起来。很多同学推荐观看张宇的视频教程,据说既趣味性十足又易于理解,如果觉得课本难以消化,不妨试试看。首次通读课本时,务必尝试解决一些基础习题。接下来,进入第二阶段,开始攻克《数学全书》。即使初遇难题感到困惑也不必慌张,因为这很正常。关键在于理解和记录你不明白的部分。这一阶段,建议利用随书附赠的分级测评题进行同步练习,每学完一节就做相应的测验题,我发现这种方法挺有帮助。不过,分级测试题量较大,你可以按自身时间和能力来选择完成数量。第二遍研读《数学全书》时,你会发现自己进步明显,耗时较短,并可接着完成之前未做的分级测评题。经过这两轮,《数学全书》中的基础知识和解题策略你应该大致掌握了。此时,你需要通过大量做题来巩固,例如《660题》或张宇的《1000题》,不断重复训练,培养解题直觉。大约在十月尾至十一月初,开始做历年真题。张宇建议做30年的真题,但我觉得最近20年的就足够了。做真题时,尽量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第一次不必严格限时,关键是确保每个问题、每个知识点和解题技巧都彻底理解。第二次做真题的目标是力求满分,且要在2小时内完成。真题完成后,可以挑选一些预测卷进行练习,如李永乐的《6+2》、张宇的最后四套卷或合肥工大的试卷,不必全部做完,选做几套即可,难度较高是常态。最后,在考试前一周,挑两套李永乐《6+2》中历年真题混合编制的试卷,严格依照考试时间来完成。
考研英语方面:
我热衷于阅读英文文章,每当碰到生词,我习惯查阅并记录到个人专属的词汇本中,这比使用通用的单词书更有成效。我还完整地研读过一本红宝书,同样会标注我不熟悉的词汇,并多次复习,直到我能确切记住它们在我的笔记中的位置。在阅读时,我会尝试同步翻译,第一次快速理解大致内容,第二次出声翻译,这种做法比默读更能提升效果,同时能暴露我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第三次再全面阅读一遍。这些都是我在日常练习中提升英语的方法。当然,实际做题时,考研真题是必不可少的,我发现每做一次都有新的领悟,有时也会遇到困惑,这时向老师求教就能解决。对于写作,背诵和朗读至关重要,不仅能巩固记忆,还能提升口语技能。建议先大声背诵,然后像发表演讲一样复述,不必苛求每个字都完全一致,同时要注意积累有用的表达。我常翻阅何凯文的作文书,尽管翻译对我而言是个挑战,因为我汉语基础一般,构造句子也有些吃力。但通过大声翻译阅读,我发现进步明显。如果我的经验能对你们有所帮助,我会感到非常高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与分离过程等多个领域,是理解和解决化工生产中各种问题的基础。你需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定律,如牛顿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等。这些都是理解化工流程动态和静态特性的基石。
对流体力学部分,熟悉流体静压、流动特性、管道阻力损失等内容至关重要。理解伯努利方程并能灵活应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热力学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和应用第一、二、三定律,特别是如何运用这些定律分析化学反应的可行性及热效率。
传质与分离过程是化工原理中的另一大重点。扩散理论、质量传递、蒸馏、吸收、萃取等知识点需深入理解。尤其要熟练掌握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这是解决分离过程设计和优化的核心工具。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例结合是提升理解的有效方式。你尝试解析教材中的案例,或者找些实际的化工工艺进行模拟计算。做大量的习题和历年真题,帮助你巩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实验也是化工原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凭实验室操作,直观地了解和验证理论知识,加深理解。有机会,参与一些相关的研究项目,会对你有更大的帮助。
我建议你在学习时保持耐心和细心,化工原理的难点往往在于细节和应用。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求助,多与老师、同学交流,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在讨论中就能迎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