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从7月下旬开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下旬开始至9月底,这个阶段可以《1000题》也可以加进去,听完一个单元后可以配套《1000》题巩固,毕竟因为政治记忆的点太多,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又都是初次接触,很容易出现昨天刚听过的知识点今天就忘记的情况,而且通过做题,也更容易把握哪些是重点考点或者容易设陷阱的点。建议第一次做《1000》题不要把答案写在书上,这样可能会对第二次做题产生干扰。我的习惯是,每次做题把答案写在纸上,对过答案后把做错的题号用笔在书上标注,以筛选出第二个阶段要做的题目。这个阶段我对政治的时间安排比较灵活,一般是在学其他学科学累的时候穿插政治,这个阶段重点是理解性记忆,不太费脑,可以作为调节性的学科。10月至11月中上旬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我仍以选择题和基础知识点的巩固为主,并辅以《肖秀荣时政》。这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比较固定,一般早晨拿出1至1.5小时温习讲义知识点,重点复习需要记忆的选择题考点。晚上拿出半小时至四十分钟,针对第一轮的错题再做一遍,如果依然做错,需要分析原因,找出这道题所考的知识点,着重记忆。这样两轮下来对于选择题会有一个不错的掌握。此外这个阶段可以加上《肖秀荣时政》,学累的时候看两页,书中对于重点会有黑色加粗标注,其余部分是帮助理解。对于时政书后面的配套选择题最好做一下,因为这本时政是以专题形式进行介绍,每个专题就像一篇小文章,容易让人抓不住考点,看了后边的选择题,就会比较了解哪些地方是考点。肖大大对于时政题的把握还是很棒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从11月中旬到考前,主攻大题,辅以选择题考点记忆。大题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背背背,我主要背的肖四和部分肖八,有余力的话可以多背些。
考研数学方面:
解决选择填空:660题选择填空就做数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全是选择填空,大概有800道左右的题量,我当时是每天30道规定2小时做完。先做完全部选择再做填空。并且我是按照第一天高数,第二天线代……这个循环顺序做的。这个方法我自己想出来对付之前提到的“忘记之前内容”的。我想如此循环下去,3天一个周期,全部做完一本书大概就是1个月左右,这样等你1个月下来,就全部都很熟悉了。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我刷了两遍以上,第一遍阅读完型都是一字一句翻译,不会的就查字典,当时就记了2个笔记本。第二天花点时间复习一下前一天的笔记。真题中的每一不认识的单词或者重要的单词都需要背下来,达到以后再见一眼就能想起来的状态。之后真题不够每天的练习了,我就又买了一些模拟题来练手,不过跟考研的思路不太一样,每次完型会错上7、8个,阅读也会达到四个以上,不要放在心上就好。我是每天保证会花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做英语题,其实不用每次都特别留时间学英语,我一般是学政治或者专业课累了,就开始做做英语减减压,相对来说读一些英语文章比专业课呀还是要省脑子的。不过每次做练习的时候,我都会计时,完型一般12-15分钟左右,阅读平均10分钟一篇吧,做完题之后马上修改是很重要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至关重要。这包括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发展历程,以及公共政策分析的原理和过程。这些内容通常会出现选题或简答题中,需有扎实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我建议凭阅读教材和相关研究文献,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
掌握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也是重点。特别是政府机构的运作机制、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以及公共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估的方法等。这部分内容凭做案例分析来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习惯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相结合,例如分析某个具体的城市规划或者环保政策,这样既加深了理解,也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在决策中平衡公众利益、个人权益和社会公正,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何影响公共管理实践,这些都是常考点。我推荐大家多关注时事新闻,尤其是涉及到公共政策和法规变动的报道,这有助于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对环境科学的相关知识,需理解其与公共管理的交叉点。比如环境政策制定、环境治理策略、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这些都需有一定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我会定期阅读环境科学的专业期刊,保持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关注。
在复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理解-记忆-应用”的原则,先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凭笔记和习题强化记忆,凭模拟试题和案例分析进行应用训练。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很重要,这帮助巩固记忆,形成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