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力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复习策略就是:第一轮看劲草讲义,看一章做一章配套习题;第二轮做考研真题和各种押题(肖8、肖4等);第三轮突击背诵红皮书、《20天20题》里的知识点和先前做过的押题里的大题答案。就这样连轰三下我就直接上考场了。 最后强调一点,考研政治资料千万不要多买,买多了不仅没时间看,还是严重的心理负担(我去怎么还有这么多书要看?),只要精通一本教材或讲义即可,切记。注意:①第一遍请把答案写在自备的本子上,不要在1000题上留任何答案或圈画。②第一轮刷题建议在八套卷出来前完成。③这里有个更好的方法。在第一遍错题记录的时候,如果是理解型题目错了,一定要记下来做好标记;如果是概念型题目,已经记住了就不用再标记了,减少第二轮的复习量。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其主目的就是为后面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该阶段主要以《数学大纲解析》为中心,学习三套经典教材。学习三套教材时,我都有针对性的做了笔记,并且认真完成了习题。做笔记主要为了加强对重要概念、定理和公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做习题可以检验自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我还认真地阅读了《数学大纲解析》,通过它可以了解到考研数学的考试内容、各部分内容需要掌握的程度和各考点的出题方式等。出题特点:是知识点全面,题型丰富,能锻炼数学解题思维。
考研英语方面:
我想要强调的是通常被忽视的考研英语作文环节。许多人以为只需临时抱佛脚,背些模版,在考试前一个月突击一下就能过关,然而实际上,教师的评分标准十分严格。复习时,英语应作为核心,而作文更是关键。大约需要背诵30篇左右的大、小作文。起初,背诵一篇作文可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对于作文的学习方法,首先是背诵,其次是默写和模仿。当背完大约10篇作文后,你就应该尝试写作。在背诵新的作文时,回顾之前的内容,如果发现不足,再次进行背诵和默写,直至能流畅无误地默写出来。首先理解中文,然后再转换为英文,这种方式能显著提升效率。默写完毕后,对照原文校对。接着,你可以尝试写作练习,选取未背诵过的作文,只查看其中文版本,然后自行翻译成英文。完成后与英文范文对比,最初可能会发现自己写的和范文相差甚远。保留你觉得优秀的部分,借鉴范文的优点,这样逐渐塑造出属于你的独特作文。到了复习后期,建议每周至少写一篇,接近考试时,一周应不少于三篇,并且要深入研究历年试题中的作文,积累高分作文的出色句子和词汇。切忌过于依赖模板,真正得分高的作文往往没有明显的模板痕迹。接下来是新题型部分,这一部分的目标应该是力求满分。只要掌握了解题策略并多加练习,这个目标并不难实现。至于完形填空和翻译,尽可能争取每一分,但这两个部分的复习强度不大,主要是通过做真题,因此不再详细展开。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力学学科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的是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比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这些都是分析问题的基础。要深刻理解胡克定律、欧拉-伯努利梁方程等基础理论,它们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掌握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了解金属、塑料、陶瓷等常见材料的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等参数,以及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特性,如蠕变、疲劳、断裂韧性等。这些知识不仅出现在理论题中,也是解答应用题的重要依据。
再者,对材料力学的计算部分,熟悉并熟练运用各种强度理论,如莫尔强度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等,能够帮助评估结构的安全性。掌握截面法、叠加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能斯特-威尔逊公式、潘纳公式等求解复杂应力状态的工具,是提升解题效率的关键。
在实际应用方面,材料力学常常与工程实例结合,这就需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问题抽象化的能力。凭做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分析,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所学的知识,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也是非常有益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参加实验室的工作或者进行模拟实验,加深对材料力学的理解,也能训练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