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固体力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前前后后我大概仔细的看了3遍大纲,最后快速浏览易出错知识点标记无数遍,自己的框架扫了几遍,大概十二月中旬出来四套卷才正式准备的大题。讲真,肖老师的四套题和他最后的点题资料,完全碾压其他一切资料!当时怕反押题把其他很多都背了一遍,结果最后压中最多的还是肖秀荣= =连反押题都压中了,所以,业界良心值得推荐~ 至于市面上的其他资料嘛…嗯 = = 八套卷跟四套卷(考前半个月出吧)必不可少,往年真题可以拿来做一做选择(其实也没太大必要,因为知识点这两年变动挺大),其他的材料就没必要了…我当时后期做任汝芬四套卷选择被虐的惨惨的,出的有点太偏,感觉跟真题风格出入太大,假如觉得有精力就拿别的材料练练手吧,只做选择就好~
考研数学方面:
早期阶段,我主要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来学习。到了12月,我把数学学习的时间逐渐压缩,通常上午8:30到11:30我会进行第二次数学真题演练(按主题划分),同时复习全书或深入研究我不擅长的部分。每周,我会严格依照考试时间安排,模拟测试两次。在考试之前,我已经完成了第二轮的真题训练,并重新梳理了全书内容。最后的一周,我特别关注并回顾了公式和定义。我的数学参考资料包括:张宇的十八讲和概率九讲,张宇的1000题(高等数学部分),李范的复习全书(高等数学部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李永乐的真题解析,以及各种模拟试卷。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仔细说说考研英语的复习方法。首先,我们必须要有一定得词汇量,死背单词是不行的,但是如果同学的词汇量烂到一定程度,还是需要背一背单词的,现在科技很发达,我建议大家在自己手机上装一个有道词典,把单词书上每一个LIST上不熟悉的单词输入有道收藏,这样你就能建立一个类似闪卡的词汇库。坐车或者等人时,你就能打开有道闪卡,去除汉字部分,直接闪那些单词,不知道的,点一下,中文意思也会出来。方便快捷,效率非常高。(我年初背过一点点雅思单词,就这么做的,非常有效)。一个上班的功夫,车上能闪掉四百个单词左右,背单词就应该是快速多遍,很少有人可以过目不忘。其次,就是通过做真题阅读理解,提高自己的能力。你可以直接把真题的阅读连做两篇,看看正确率。然后自己找出真题里所有不认识的单词,用彩笔做上记号,同样收藏到有道去。做完这个事情后,就是对两篇文章的理解问题,在做阅读时,最关键的法宝就是一定要有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最起码,你应该有能力快速找到句子的主谓宾,这样你有可能搞懂每句话的基本意思,尤其是长难句。对于每一段的中心意思,应该在阅读的时候在关键句下划线,或者圈出关键词。这些都有助于你最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最后一步就是要分析每一道题,搞清题意。作文:最后两个月的时候开始背范文,默写,自己也要尝试的写写,建议前期做阅读的时候整理写作的素材。小作文进行分类整理,熟悉每种类型的写作套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主要研究固体在受力状态下的变形规律、强度和稳定性等问题。理解基本概念是关键,比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这些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对初学者,可能觉得这些概念抽象难懂,但凭多做实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掌握。
熟悉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拉压、弯曲、剪切等基本受力形式的强度计算,以及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的绘制,这些都是考试中的常见题型。这部分需大量的练习来提升速度和准确性。要,每个计算背后都蕴含着物理意义,理解这一点有助于加深记忆。
再者,材料力学中的极限荷载、稳定性和塑性问题是相对较难的部分。对这些问题,需理解并应用胡克定律、欧姆定律以及屈服准则等。这部分内容往往需深入思考和理解,甚至进行一些定性的分析,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部分也不能忽视。虽然理论计算占据了大部分复习时间,但是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也是考试的一部分。了解常见的实验设备,如万能试验机,以及如何从实验中获取和分析数据,对理解材料力学的实际应用大有裨益。
复习时建议结合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训练,这样既能检验学习效果,又能适应考试的题型和节奏。不要忘记定期回顾基础知识,因很多高级概念都是基于基础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