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机械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这门学科,若能专注学习,短期内分数提升是完全可能的。当初我起步较迟,于是采取了浏览一章“风中劲草”搭配一章“1000题”选择的方式,但并不推荐这样的做法。如果时间允许,还是推荐深入阅读红宝书。完成第一轮后,就要深入理解每个主题的核心概念,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近现代史和思想道德修养。每个部分的复习策略各异,如近现代史需关注时间线,而马克思主义则重在理论基础,具体情况需要灵活应对。到了后期冲刺时,多做些模拟试题,如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等人的题目。通过大量练习,你可以感知到当年的考试重点,同时整理并巩固你的知识盲区,记笔记是个好习惯。大约在考前20天左右,许多人开始背诵肖四、20天等预测卷。但我建议不要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此,确保基础知识牢固的同时,仔细回顾各部分可能出现的考点,确保万无一失。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轮复习高数部分粉皮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很经典稍难冲高分强推)+张宇的视频,线代部分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李永乐的视频,这两个都是一边看视频一边看讲义,概率部分看的大红皮李王版《复习全书》,讲义的习题能自己写的决不偷瞄答案,看了答案也要跟着思路自己算一遍,不能偷懒,我一般还会在旁边批注解题思路和要点。有条件的话全书要看两遍。我投入在数学的时间不是很多,平均每天5个小时左右。一轮下来前面的部分就会遗忘很多,第二轮主要就是通过习题来恢复记忆整合提升,我用的是660题,做题之前一般会写一下整章的知识点总结,对加深基础概念的理解很有帮助。后期一个月就是每天上午一套数学题,可以真题和模拟交叉着做适应不同风格。真题做熟可以完美驾驭高频考点,但是还是有很多边角知识点照顾不到,这个时候模拟题的预测作用就凸显出来,我从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中抽了10套做,那道差分方程的题预测题就做过好几道所以答的很顺利。级数的部分一直有很大漏洞抱着侥幸心理就没有补,结果考试的时候那道级数的大题是全靠想象力胡编很难过。后期真题的分数稳定在135+,模拟题120+。遇到遗忘的知识点一定要抽时间做专题复习,做模拟卷受挫是很正常的,我通常做三四天综合会花一天时间填补盲点。如果有再多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会再多做一些模拟题,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度还是不足,所以考研复习实在是宜早不宜迟。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难度不大,英语好的同学完全不用担心,但是英语也是拉分的很关键的一门。前期的话推荐先做一两套真题熟悉熟悉题型,但是别太早就把所有真题做完,要留几套最后来掐时间模拟。按照很多经验贴说的,其实英语只要刷真题就可以了,真题做3-5遍就没问题了。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放心,推荐张健的150篇,感觉是市面上和真题比较像的一本书了,但是也只推荐在前期做,到了后期一定要只做真题,背单词的话我没特地背单词书或者APP,我是把每篇真题阅读里面的生词整理出来背,因为考研阅读其实很多单词用法都会重复出现。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资源系统分析》是一门融合了水文学、环境科学、工程学以及经济学的多学科交叉课程。理解和掌握它需对这些基础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核心概念包括水量平衡、水循环、水质模型、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水量平衡原理,它是理解整个水资源系统运作的基础,涉及到输入、输出、储存和转化四个基本要素。
在水质模型方面,要深入理解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对水质的影响,如沉淀、溶解、微生物降解等。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建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如线性回归、动态模拟等,这是考试中可能的计算题型。
对水资源规划和管理,需关注政策法规、社会经济因素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这部分内容可能会出现在案例分析或论述题中,需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学习方法上,理论结合实践至关重要。除了课本,参考教材和研究论文也是很好的学习资源。我会定期做课后习题,凭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参与模拟项目或者案例讨论,提升你从全局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难点,我会选主动向老师教或者和同学讨论,这样不仅能深化理解,还能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很重要,比如制作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整理知识点。
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好的生活习惯同样重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运动,能帮助在紧张的学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