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物与医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用的方法是先详细学习一次精讲精练,再浏览一次知识点提要,最后重复两次风中劲草的资料。完成精讲精练的部分耗时两个多月,需要合理规划时间,我在这方面稍显滞后。由于风中劲草还未发行,我在看完精讲精练后立即回顾了一次知识点提要。然后,我加速进度,在考试前一周完成了两轮风中劲草的学习。阅读时,尤其第一次,重点在于理解和消化,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分,必须理解并牢记。接下来的几次阅读侧重于记忆各个具体知识点。第四次则是为了巩固大的知识框架。这里分享一些策略:首先,边读边做笔记,迅速区分相似概念间的差异,并将它们记录下来,多次复习能加深印象。其次,阅读时需仔细辨别概念,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这类易混淆的术语,许多选择题正是通过文字细节来考验你的专注度。最后,重复阅读次数越多,记忆就越深刻,因为政治科目中的填空题往往涉及众多细微知识点,建议至少读五遍以上。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教材是高数教材同济第六版,线代同济第五版,概率论浙大第四版。我是按照高数线代概率论复习的,先看课本然后做课后题。从三月份到六月底都是看教材做课后题。七八月份一直九月上旬才把这三本书写完。九月中旬开始做张宇1000题,这个1000题真的是做的很崩溃,题还是蛮难的,而且量大,一直做到十一结束。有些人做题不会就直接看答案,但是我不是,我给自己规定一天要做50道题,然后就开始做,不会就放那,最后统一对答案。1000题是真的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做了一遍,把不会的做错的圈起来,第二遍只看这些圈起的,第二遍还是做错不会就写到错题本上。十一过后就开始做真题,还是张宇的,真题大全解,好像是从1987年开始的。其实从1987到2004年题目还是很简单的,我是一天做一套,结果我做了一个月,大概是真题做完十一月快中旬了。后来我问别人发现他们在10月份已经把真题做完了,所以你们2004年之前的完全可以一天做两套题。然后就做张宇八套卷张宇四套卷,八套卷四套卷很难,我基本上要花4到5个小时做一套卷,有时候分两天做,中间还夹杂做了几套叶盛标的卷子,然后还整了错题,这个做的时间蛮长的,好像是一直到12月10号。然后做合工大5套卷,后面基本是两天一套数学卷,合工大做完已经12月21号22号了。到最后不要因为要背政治而忽略了数学,每天至少2个小时做数学题。我就考研的前一天没有写数学,因为第二天是考政治和英语,在狂背政治。考数学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做了一套卷子是挑着做的,结果就做到一道和第二天考的数学很像的一道题,不过我做的那道题比考研的那道题要简单。数学是需要扎扎实实的一道一道做出来的。我数学写了整整4本笔记,这个笔记真的是我的心肝宝贝,基本上做每一道题,它的做题的思路还有各种要用的公式,笔记里都有,那四本笔记真的是一直看到考试前。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四六级一次通过,大三通过商务英语BEC中级考试,本来我觉得英语是要给我提分的,我准备到时候也花费了相当大力气,绿皮书背了三四遍,真题过了四遍,可是初试英语着实让我好伤心,五十来分。所以四六级和考研英语真的没有太大关系,好多同学六级没过但是考研英语妥妥的,所以大家真的需要好好准备英语,这对初试、复试帮助很大很大。复试的时候老师指着文章里的一个单词让我读出来并用英语解释他的含义,好在我初试就背过了这词。英语最好开始的早一点,慢慢积累,考试之前严格按照时间模拟几遍,考场上头脑保持清醒。大概从十一月开始第二轮轰炸英语,就是整套的计时做真题,然后到了十二月开始背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生物化学是理解生命现象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生物学则更深入到基因层面,探讨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表达和调控。这两个领域相辅相成,构成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石。
在复习生物化学时,我建议大家先掌握基础知识,比如氨基酸、核苷酸的结构,酶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如糖酵解、TCA循环、呼吸链等。深入理解各种生物分子的功能,例如DNA的复制与修复,RNA的转录与翻译,蛋白质的折叠与活性。这些都需结合实例来理解,比如凭研究特定的酶或信号通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分子生物学,基因的中心法则是核心,需理解DNA如何被转录为mRNA,再由mRNA指导蛋白质合成。还要关注基因调控,如启动子、增强子的概念,以及环境、激素等因素如何影响基因表达。不要忽视了分子生物学的前沿,比如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可能会出现在论述题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提倡“读-思-练”的模式。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是基础,但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要思考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和意义。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尝试用你自有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或者将它们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这样不仅能巩固记忆,也能提高应用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学习和讨论是非常有益的。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也能从他人的角度获取新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