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没什么兴趣,直到9月才入手了肖秀荣教授的全部教材。我在上课的同时,开始专心致志地做练习,碰到难题就会立刻向教师求教。他们总是能详细解析每一个选择项,对我理解题目非常有帮助。由于记忆力欠佳,我常常做到一半就忘了前面的内容,这让我感到有些沮丧,不过我还是强迫自己继续下去,这样做确实看到了一些进步。
考研英语方面:
很多教育机构出版的真题集通常按94-04年和05-15年的区间划分,总计包含22组题目。头11年的部分主要用于适应考试节奏,建立自信心。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准确率显著提升,答题愈发得心应手,尽管文章内容仍感困惑,但运用策略依然能选出正确答案。对于词汇学习,我的策略是,在做题过程中标记生词,完成后立即查阅,直接在试卷上注明词性、含义和常见搭配。我还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专用于抄写这些真题中的新词,其实就是在抄写的同时,也包括了解析中提供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这个过程既琐碎又耗时,但持之以恒效果明显。起初,我一天用来看题和校对,另一天用于归纳总结,每天至少投入3小时。后来,我提高了效率,把这两项工作都集中在一天完成。每天开始新的真题练习前,我会复习之前的笔记,如此循环往复,渐渐地就会豁然开朗。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关于"中外美术史",这门课程涵盖了从古至今全球各地的艺术发展历程。复习时,我将历史时间线作为主线,按照地域划分,例如中国古代美术、欧洲文艺复兴等,进行深入研究。对每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我都尽量理解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例如,宋朝的山水画反映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意大利文艺复兴则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兴起。利用图片对比分析,加深对不同艺术流派特色的认识。我还经常做笔记,整理重要艺术家和作品的信息,这对记忆和理解非常有帮助。
"艺术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它涉及到艺术的本质、功能、形式以及审美等方面。我建议大家首先要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比如艺术的定义、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艺术鉴赏的方法。阅读一些经典的艺术理论书籍,如黑格尔的《美学》或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这些都能提供丰富的思考角度。在理解理论的,结合实际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使理论更有生命力。我习惯将学到的概念和理论应用到我熟悉的艺术作品中,这样既能检验理解程度,也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讨论和交流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我参加了几个学习小组,定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这样的互动使得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也我在解答他人的疑问中深化了自有的理解。
我认为,无论是"中外美术史"还是"艺术概论",都不能脱离实践。参观博物馆、画廊,亲自接触艺术品,能更好地感受艺术的魅力,也能帮助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我鼓励大家在学习之余,多去欣赏艺术,自有的心灵与艺术产生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