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开始复习是七月份,先把去年的大纲解析找来抽时间看了两遍近代史,然后直接开始搞肖秀荣的1000题(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决定,啥都不懂就做题,当然是用铅笔),做完一遍开始看大纲解析,这时候就稍微有些重点的看了,马哲,毛概,(思修我当时是跳过的,想着最后背的)这个时候肖秀荣的背诵纲要出了,我就结合着纲要继续做1000题,还是对1000题进行了车轮战(错的不停的再做)。最后预测题我还是只买的肖八和肖四,最后的时间基本全在背肖四,最后肖大爷没让我太失望,压中一道半大题,政治对于许多人来说运气成分很重,不管怎么说认真准备一定没错的。
考研英语方面:
提高英文写作的速度至关重要,关键在于训练自己对时间的精准把握,以增强在相同时间内增加输出文字量的能力。不论是每周撰写一篇文章还是十篇,无论何时何地创作,都需确保在一个宁静无打扰的环境中全神贯注地进行。首先,可以使用手表记录三至四次完成写作所需的时间,了解自己在当前状态下的平均用时,比如是35分钟。接着,设定一个定时器为30分钟,让自己在心理上保持警觉。随着时间的推移,目标是能在闹钟响起时完成写作,这样就能明显看到速度的进步。渐渐地,逐步缩短给自己设定的时间限制,这种加速的习惯将自然形成,即使写作技巧暂时未提升,速度的增进也能得以体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西音乐史,这是一门需广泛阅读和深入理解的科目。中国音乐历史源远流长,从古代的宫廷乐到现代的新音乐,每一段历史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方音乐史则涵盖了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各种音乐风格和形式,如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我建议大家要系统地阅读教材,配以各种参考书籍和论文,以全面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音乐家、作品和音乐风格。注意梳理时间线,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记忆关键事件和作品的,尝试去理解它们背后的社会背景和艺术价值。
和声与作品分析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科。它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和声理论,包括调性和声、复调、对位等,还需能够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去解析音乐作品。我通常会先从基础的和弦结构和功能入手,逐渐学习更复杂的和声进行和对位技巧。在此过程中,多听、多分析是关键。选一些经典的作品,比如贝多芬的交响曲或巴赫的赋格,仔细聆听并分析其和声结构,这样既能提高理论理解,也能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在学习这两门课程的过程中,我还发现笔记和讨论的重要性。我会把每次学习的重点记录下来,整理成自有的知识框架。遇到难点,我喜欢与同学一起讨论,或者向老师教,这样的互动往往能带来新的启示。
我认为,热爱是推动深入学习的最大动力。无论是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探索音乐的演变,还是在和声的世界里寻找美的秩序,都需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敬畏。只有真正热爱,在繁重的学习中找到乐趣,在挑战面前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