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顺序是先看考纲,做1000题,反复做,特别是错题。然后到10月看形势与政策,11月8套卷,12月考前看4套卷(背诵)。同时肖秀荣老师也会出很多书,感觉按这样看下来,政治应该都会取得高分的。最后一点是关于考前押题,我觉得不可过于依赖某位押题名师的预测,关键是自己一路看下来肯定有自己的理解,坚持自己的看法一定没错。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各科中拉分最大的,这个阶段大家应该真题都刷了一些了,这个状态是比较好的,一战的同学最好能够稳定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这样说明你基本复习到位了,要是还没有开始做真题的就得抓紧时间了,数学真题至少至少至少得2遍,真题做完了之后,可以总结一下,哪些是自己容易错的,哪些是不会的,然后找相关知识点的资料重新复习一下。真题过后,就是模拟卷了,可以隔几天做一套,不需要贪多,保持手感就行了,模拟卷里面合工大的偏难一点,李永乐的建议要做一下。11月初——考研到来:刷2020——2010的真题。方法和全书相同,但从这时开始必须限时做题,批改,看坐错的类型。将错的标记出来,真题我也是做到了三刷。后面有时间做合工大的预测卷,难度比起真题会大些,但我觉得题目出的都不错,自己时间没来及,也只是做了三套,然后又做了张宇的最后四套预测卷。
考研英语方面:
我参考的是唐静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这本书包含了历年的真题,并且解析十分详尽。由于我早期的主要任务是记忆词汇,压力不大,所以我提前开始了翻译的学习。从四月中旬起,我每天手动翻译过去一年的五句试题(跳过最近三年的),然后比照书中的解析校对,并自我反思,找出个人的弱点和常犯的错误,从而逐渐理解考研翻译的基本要求。到了八月,我进行了第二轮翻译训练,特别针对易错部分加强练习。到了十一月底,我启动了第三轮翻译,这时我对之前的题目和正确译文已相当熟悉,于是我主要集中在攻克错题上,尤其是那些我个人经常出错的地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错误的地方需要反复琢磨和修正!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主要研究的是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机理以及它们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在这个部分,掌握单体聚合的基本类型,如加聚、缩聚等,是非常基础的。链转移、链终止等反应机制也是需深入理解的重点。对聚合物的立体化学,如顺反异构、手性等问题的理解,将帮助你更好地分析高分子的特性。我在学习时,经常凭绘制反应路径图来加深理解,配合实验,亲自操作,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
高分子物理则更注重于高分子的物理性质和行为。这包括了高分子溶液的行为、玻璃化转变、结晶与熔融、弹性模量等。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统计力学原理至关重要。例如,Flory-Huggins理论帮助理解高分子溶液的行为,Debye模型则能解释玻璃化转变。我在学习这部分时,会尽量从宏观现象出发,推导到微观理论,这样既有助于记忆,也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这两个科目,我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是结合理论和实践。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凭做题和实验来应用这些知识。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求助,和同学讨论,也向老师教。定期复习也很重要,因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的知识点繁多,只有不断巩固,做到心中有数。
在备考过程中,我还发现,理解和运用比死记硬背更为关键。尝试去理解每一个概念的本质,不是机械地它的定义。这样,即使面对复杂的题目,也能迅速找到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