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准备政治复习时,大部分考研者初期都会选用肖秀荣教授的教材。待到10月,教育部会发布考研政治大纲,建议购买以供参考。前期阶段主要关注选择题,肖秀荣的1000题是绝佳练习资料。进入后期,背诵肖八和肖四的大题,应对材料分析题将变得游刃有余。此外,可以结合辅导机构的资料进行记忆,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论述内容。必备书籍方面,肖秀荣的全系列自然不可或缺。《风中劲草》是一本优秀的工具书,包含了大量知识点,我反复阅读多次,对提升选择题能力大有裨益。相比之下,《红宝书》的重点不够鲜明,还存在不少错别字。而《任四》中的错误较多,选择题部分颇为奇特。我个人在这门课程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最多,每天都至少花费半天来学习,最终我的选择题部分做得相当出色。《风中劲草》值得多看几遍,无需死记硬背,熟悉内容就能在做选择题时迅速识别。对于政治这门课,稍加努力便能看到成效,但想要取得极高分数可能颇具挑战性。
考研数学方面:
我分成三轮复习,第一轮2月底到6月底,花时间看课本把课后题目做一遍,理解掌握课本中最基本的理论、公式、方法和知识。第二轮7月20号到9月20号做李永乐全书,我想提醒你:复习中千万不要追求高速度,欲速则不达,考试考得是你会多少东西而不是考你复习时间。第三轮9月底到10月底把全书在重新看一边做一遍,重点放在上次复习中你不理解和你不会的知识点,11月初到12初每两三天定时做一套历年真题,做好查缺补漏,12月初到12月中旬半个月时间多做模拟题提高速度,最后半个月再把课本大致的看一下,这时不要漏过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例如课本习题中的结论,公式等,同时坚持每天做一些数学题目保持自己不手生。数学是考研中的重头戏也是压头戏,如果数学的确不好,报考学校时千万要慎重,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与写作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阅读,重视真题至关重要,反复钻研真题永不过时,尤其是其中的词汇、复杂句子以及命题人的思维模式。至于大作文,我没有依赖模板,而是从阅读中汲取精彩句式和短语,并参照王江涛作文书的目录分类,理解这些句式适用于何种主题,亲自尝试造句,以此加深记忆。同时,我也将张剑黄皮书后附的作文独立整理,依据主题记住那些优美的句子,并学习其行文逻辑。进入11月后期,我大约每隔一天就会撰写一篇大作文。
对于完形填空,关键是捕捉文章的情感倾向,通过开头几句判断作者的赞扬或批评对象,熟悉固定的搭配和高频词汇,大多数题目都能迎刃而解,当然,词汇的精确辨析除外。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信息科学是一个涵盖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理论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对这个科目,我认为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最关键的第一步。比如,电路的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信号的基本性质如傅立叶变换等,这些都是构建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础。你需花时间去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凭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
实践操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电子信息科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需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这就需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例如,熟悉使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基本电子设备,能够设计并实现简单的电路。你找一些实验教程进行模拟训练,或者参加相关的实验室活动,提升自有的动手能力。
再者,对像电磁场这样的难点,理解其物理图像至关重要。电磁场理论虽然抽象,但凭形象的比喻和直观的理解,更好地把握其规律。多做相关习题,尤其是解析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分数的关键。
电子信息科学的发展迅速,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如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等。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也要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这不仅能拓宽视野,也可能在考试中遇到相关的开放性问题。
我建议大家建立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定期复习,及时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保持好的心态,面对困难不气馁,自己一定能够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