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从八月起我开始了复习,主要依赖于肖秀容的教材,并在阅读后完成了1000题。政治科目中,选择题是拉开分数的关键,而论述题方面,大多数人的得分相差无几。对于选择题,我强烈推荐1000题,这套资料涵盖了重要的知识点,如果能熟悉掌握,应对选择题应无大碍。不过,今年的政治选择题似乎难度有所提升,很多题目未曾见过,这或许更考验平时的知识积淀。肖秀容的1000题是一本高质量的选择题集,尽管有些题目可能过于老旧,但在初期用它来训练选择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至于论述题,初期不必过多担忧,待到后期肖4出版后,务必认真背诵,但要注意有时背过的知识点可能会出现在题目的背景描述中。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自认资质愚钝,所以对英语的复习下了很大功夫。第一遍,背单词并且总结相近、相似、反义词,同时做真题(不查单词,只是做题然后检查对错);第二遍,做了阅读80篇,完型40篇;第三遍,一天一篇真题阅读。在本子上逐句翻译,之后做题,对答案之后将翻译错的句子重新断句分析在本子上,后面还要总结文中不认识的单词和句子。其实这样的方法速度相当慢,但是一篇文章可以练翻译,可以练阅读,可以背单词,又可以为之后准备作文总结一些好的句型,何乐而不为呢?第四遍,按照考试时间每天一套或者半套真题,这一遍是纯做题,就是为了检验复习效果。虽然做了几遍题,有的题还是重复错,你要仔细去思考到底理解出现了什么问题,避免这类题下次再错的情况。另外复习加进了对作文的准备,我是将每一类型话题的作文自己总结,小作文就是模板,大作文各写一篇,其中写的好的句子需要重点记忆。英语的作文不要写太多的从句,我一直认为句子简单而意义深刻的英语句子才是好句子。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历史学基础,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大脉络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对年代、事件的记忆,更是对历史进程的理解和分析。你需将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画卷。例如,从秦朝的统一到清朝的灭亡,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间包含了社会制度的演变、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兴衰等多方面内容。对这些内容深入理解和对比,能够帮助你构建起扎实的历史知识体系。
深度阅读和理解经典历史文献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史记》、《资治通鉴》,还是近现代的研究著作,都需去研读和思考。这些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独特的观点,凭阅读,更好地理解历史学家的思考方式,提升历史分析能力。
再者,关注国内外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特别是对中国史研究的新观点和新理论,能答题更具深度和广度。订阅相关学术期刊,参与学术论坛讨论,都能帮你保持对学科前沿的敏感度。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是最有效的。精读是指深入研究某一特定时期的文献或事件,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泛读则是广泛涉猎各类历史资料,拓宽知识面。做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它帮你整理思绪,巩固记忆。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如模拟试题,帮助你评估自有的学习进度,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我想强调的是,历史学并非只是记忆事实,更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见解。面对复杂的历史问题,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提出自有的看法。这样,无论是在考试中,还是在未来的学习研究中,你都将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