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看书超级慢,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所以这段时间每天用在政治上的时间大概是3小时,早上2小时,晚上1小时,看15-20页的红宝书,然后看完一章就做配套的1000题,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回到大纲上找到对应的依据,用不用颜色的笔画下来,这一遍做的时候千万记得用纸写,不要写在书上,因为你还要做第二遍甚至第三遍
考研数学方面:
从课本开始,因为准备得早时间比较充足所以把课后题都做了做,大概四月看完课本开始看复习全书,第一遍的时候全书上题十有八九不会,耐着性子把解析从头到尾看懂为止,这一遍特别费时,大概到六月份才把全书高数部分看完。然后马上开始第二遍,因为第一遍巩固的不错,所以第二遍就轻松很多。九月从最早的真题开始做,一天一套,不熟练的知识点需要针对性地练习,不能留死角。早期的真题大致会做就可以,不用太计较,毕竟时间久了,变化还是挺大的。因为复习的时间比较充足,最新的几年真题想留到考前训练用,所以突然就闲下来了,但数学又不能停,听说张宇的《高数18讲》不错,就找了一本开始看,有好的内容就做笔记,有好的题目摘到错题本上。在看完《18讲》之后觉得时间还是很充足,就做了《660题》的选择题部分,做起来很难,很多题还是会卡壳,但收获也是很大的。这时候差不多到了11月,这时候数学的时间就需要减少了,于是开始每天一套做李永乐的十年真题(留了最近三年的在考前做),这本书的编排我觉得很好,前面是成套的题,后面是把历年真题按章节知识点编到一块,可以按章节练习,还会出一些数一、数二的真题,适合查漏补缺。经过前面这么多轮的复习,这时候做真题会很轻松,基本上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能做完,成绩稳定在140左右。做完套题再按章节继续做,做错的题做好记录。到了十二月开始做模拟卷,比较常见的就是张宇《八套卷》、李永乐《6+2》、合工大超越,模拟卷会比往年真题难很多,但也是必要的,尤其是这两年的难度明显在提高,需要做一些难题。考前几天把之前留的几年真题做了感受感受最近几年的出题风格以及保持做题的感觉,翻翻笔记、全书看有没有生疏的知识点,再看看错题本,然后就可以放心地上考场了。考研数学还是挺重基础的,只要复习地扎实了就不怕,近几年真题的计算量不小,需要格外注意,如果因为粗心失分就很可惜了。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是背单词,不认识单词其他阅读完型翻译都做不了,所以单词是第一位的,不过5500个单词也不是要全被的,重点的要反复背,我当时单词记了4遍。背单词一定要反复背,重复记忆。我当时第一遍按照从头到尾55个单元按顺序来,忽略了复习,所以一遍下来,没记住几个,反而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我就背一单元重复一单元,效果还不错。另外背单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刷真题。把里面出现的单词记住了单词就没问题了,反正我当时就自己整理了一个本子,到临近考试时,就被自己整理的那些单词。作文就是套模版,多看几篇作文,我当时自己总结了各个方面的,总共自己写了6篇,上了考场以不变应万变,最终英语结果还不错,我当时真题做了两遍。至于完型翻译神马之类的有时间做做真题就可以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理论是电子信息学科中的核心课程,它涉及到系统分析、设计和优化等关键概念。对这个科目,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与可观测性,以及如何凭根轨迹法、频域分析和状态空间法来评估这些性质。特别要关注劳斯判据、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等经典稳定性判定工具的应用。
线性定常系统的反馈控制系统设计,如PID控制器的设计,也是考试的重点。理解并能灵活运用Ziegler-Nichols法则、Smith预估器等设计方法,以及如何调整参数以达到期望的动态性能,是备考的关键。
再者,了解现代控制理论,如状态反馈、观测器设计、极点配置等内容,虽然难度较大,但若能理解并应用,会为试卷增色不少。尤其是Lyapunov稳定性理论,它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重要工具,务必对其有深入的理解。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将每个主题作为树状结构的一部分,从基础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到复杂理论。每次学习新的知识点时,都尝试将其放入知识框架中,这样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解析题目还是实际操作,都需凭做题来巩固和深化理解。找一些经典的教材如胡寿松的《自动控制原理》或者Kai Lam的《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来做习题,也利用MATLAB等工具进行仿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能加深理解。
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很有用。每个人的理解角度不同,凭交流发现自有的盲点,也可能从别人那里学到更简洁明了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