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电气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我感到最为挫败的科目。虽然我拥有文科背景,但我并不擅长发挥。在复习时,我首先通读了一遍大纲解析,然后在最后阶段再次脱离大纲解析进行了回顾。因此,我对大纲解析极为熟稔,甚至能记住每个术语首次出现的具体页码和位置。然而,由于我在大约十月才开始着手准备,到了冲刺阶段,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肖和任等人的模拟试题。考试后我才意识到,这些模拟题其实非常重要,几乎每年都会有2-3个大题目与它们相似,可能是完整的预测,也可能是部分问题的命中。所以,如果要推荐书籍,大纲解析无疑是基础;肖的命题人、任、徐、蒋等人的模拟试题会在考前十多天陆续出版,最晚的是肖的终极预测四套卷,可能在考前几天才会发布,这些都要密切关注,以免错过。蒋编著的客观题应试宝典在最后复习阶段可以帮助整理和归纳知识点。就我个人而言,觉得最可靠的模拟题还是肖的,尽管我购买的这些并未全部完成,有些还几乎是全新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经过了暑期两遍的李永乐全书,书中百分之80%的题目已经做的差不多了(我说的意思是能独立做出而且答案正确)所以在9月,我主要针对剩下的20%在头两次复习中没思路或者易错的题目进行重点攻击,10,11月做真题。做了10年的真题,1周做2套左右,有时候一套(因为10,11月还有课,而且政治加上去了)所以大家在暑假一定要重视数学和专业课,否则开学后吃不消。每套都按照答案给自己打分,然后主要针对不会的题目找到对应的知识点,找到全书相应的题目去强化。开始有错很正常,我不是特别介意,介意的是你这次错的知识点一定保证下套题的时候不要再错即可。12月到考前数学:基本知识已经掌握,这个月就是查漏补缺,把以前做错的题目中这一个月全部做了
考研英语方面:
针对考研英语,关注重点应落在真题上,尤其是阅读部分,因为除作文外的其他题型实质上都是阅读理解的延伸。我初期尝试过精译五篇阅读,效果不错,推荐大家一试。至少要做五遍真题,这样才能洞察其考查的重点所在。考研英语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初期可能你会遇到明明看懂了文章却选错答案的情况,但一旦掌握了诀窍,你会发现正确率能迅速提高,甚至在不完全理解文章的情况下也能选出正确选项。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帮助你快速领会考研英语的策略,同时,在一天疲惫的晚上当作一种放松来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考研专业课方面:
掌握基本概念是关键。电路原理涉及到许多基础术语,如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率等。理解这些概念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欧姆定律)是学习的基础。了解不同类型的电路——串联、并联、混联,以及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的区别也很重要。
深入理解电路定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诺顿定理和戴维南定理,这些都是分析复杂电路的有效工具。凭大量练习应用这些定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电路的分析方法是另一个重要的学习点。包括使用节点电压法、环路电流法,以及超级position等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况,灵活运用能帮助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对实际操作部分,熟悉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以及进行简单的电路搭建和测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电路原理不仅仅是公式,更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的物理意义。我会尽量用直观的方式去理解复杂的电路现象,比如用电流的流动来比喻水流,用电压差来类比水位差。做大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的好方式,特别是那些需思考和创新解答的问题,它们能锻炼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还发现,小组讨论和教授的答疑时间非常有价值。凭与同学的交流,我听到不同的观点,发现自有的盲点;向教授提问则帮助我深化理解,解决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