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实际上有很多策略可选。有些人认为九月份开始准备已经足够,但我认为这取决于个人情况。如果你在本科学习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简称“毛中特”)等科目掌握良好(关键是理解),而且你对这类课程并不反感,那么你可以考虑等到新一年的大纲解析发布(大约在九月中旬)后开始复习政治。然而,如果你的政治基础知识薄弱,我推荐你在九月之前至少深入理解马原部分,因为它较为抽象复杂,侧重于理解,并且大纲变动不大,提前准备可以为后续阶段留出更多应变余地。毕竟,政治学科还包括毛中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时事政治等多个模块。
政治经济学部分可能难以通过具象化的手段去解释,这部分内容务必确保真正理解,而不是敷衍了事。马原科目的试题主要考察理解能力,期待碰到原题是不太现实的。毛中特的学习与时事紧密相关,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每年都会有相应调整,所以最好在九月以后着手准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老师们通常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述历史事件,关键是要理清时间线索,因为考试题目常常涉及多个历史时期,比如重要的会议、著述,以及不同阶段的土地改革政策等,这些都是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越是感觉混乱困难的地方,就越值得投入精力,因为这些往往是考试的重点,最终会影响你的得分差异。
考研数学方面:
在暑假期间,我粗略地阅读了整本书和第十八讲,并对第十八讲的重点进行了梳理。九月起,我正式展开复习工作,这时候我发现笔记非常有用,每当我在做题时遇到忘记的知识点,查阅笔记能迅速帮我回忆起来,接着我会针对这些知识点再练习全书中的相关习题,这样记忆更为深刻。等到第二遍读完整本书后,我开始了1000题的挑战,尽管题目颇具难度,但确实有助于提升解题能力。直到11月底,我才着手做历年真题,只做了一次,然后又专门攻克了错题。自我评估,我觉得数学部分的复习还算扎实,今年的数二试题也不算太复杂,但在即将结束考试时,我因一个小小的疏忽弄错了一道价值10分的大题,真是让人懊悔不已...
考研英语方面:
我想重点谈谈后期的复习阶段,这个时期大家可能会感到有些混乱。对于英语来说,后期应重新聚焦于真题。阅读理解想必你已经做得相当熟练,所以此时的重点不再是阅读,而是要进行各专项的交错训练。首先,你可以开始着手翻译,大约在十月可以开始准备英语作文,我个人推荐王江涛的作文书,并且会去背诵它。当距离考试还有十周的时候,我会再次启动真题练习,安排在每周六下午限时完成一套。起初的几套我没有写作文,因为我还不太擅长,随后从周日到周五,我会逐一复习之前做的阅读、完形填空和翻译,每天一篇。新题型和完形填空的练习也会穿插在这个时间段,但不需要花费过多时间。别忘了,尽早开始背作文很重要,因为不可能一次就能牢记,即使很熟悉,之后也需要不断重复。特别是进入十二月,英语复习基本上就是以背作文为主了。至于完形填空,这是整个英语考试中最棘手的部分,需要大量时间来辨别选项,但每个空格只得0.5分,性价比较低,做完真题后也不必过于投入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谈谈数据结构。这门课主要涉及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大量数据。理解并掌握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各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操作和特性是关键。例如,链表和数组的区别,二叉树的遍历方式,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等。算法设计与分析也是重点,如排序算法(冒泡、选、插入、快速、归并等)、查找算法(顺序、二分、哈希)以及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等问题的解决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是非常有效的,凭编程实现这些算法,帮助你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
接下来是C语言。它是一种强大的、低级的编程语言,对理解计算机底层工作原理非常有帮助。C语言的学习主要包括基本语法、控制结构(如if-else、switch-case、for、while等)、函数、指针、数组、结构体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指针,它是C语言的灵魂,理解和熟练运用指针你编写出高效且灵活的代码。要注重练习,凭编写小程序来熟悉语法和逻辑,遇到问题时,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在复习阶段,我建议先系统地梳理知识点,做历年真题,这不仅检验学习效果,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模拟实战环境进行编程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对难题,不必过于焦虑,多思考、多尝试,往往能在困境中找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