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理科生,我对政治总是感到头疼,但话说回来,一旦在考试中表现不佳,分数损失会很大,所以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学习。对于客观题,我大约从10月才开始着手准备政治,其实我个人认为,在当年的官方教材发布之前,最好能结合过去的考试大纲,先完成肖秀荣的1000题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0月才开始看红宝书对我来说确实有些紧张,以至于后来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回顾1000题中的错误,但只要扎实地做完1000题,政治的客观题部分一般能把多选题的错误控制在三个以内。毕竟,“得客观题者得天下”,正如老师所说,目标是在考试前,你的模拟试题客观题部分,单选和多选分别最多只能错一个。
对于主观题,起初我特别困扰,总觉得理科背景的我不擅长构造语句,担心无法组织出内容。然而,到了后期疯狂背诵的阶段,我购买了“20天20题”和肖四,逐渐能够熟记于心。考完政治后,我觉得情况还不错,因为在跟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许多知识已经不知不觉地内化了,写作时仿佛有了如神助。
考研数学方面:
常言道,精通数学就能主宰世界,在考研的过程中,数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应当是最先启动复习的科目,我那时每天都大致浏览教科书,课堂上主要是记笔记(那时候还没全身心投入考研,希望大家能吸取教训)。我使用的是李永乐的全书,八月初开始第一次通读,九月进行第二次,十月则是第三次,总计阅读了三遍,期间还时不时回顾课堂笔记。十一月我才着手做历年真题,仅做了一遍,从2005年开始,涵盖了大约11年的题目。次年,由于有了第一年的基础,我在数学上的投入时间较少,但效率提高了不少,我仔细研读了张宇的36讲两次,虽然买了1000题但连包装都没打开。真题部分,我选择了张宇版,从1986年开始,总共有近30年的试题,之后又完成了张宇的四套模拟卷。这就是我的大致时间规划。给大家提几点建议:首先,务必提前准备,因为专业课程的压力不小,第一年我就因为后期过于专注于专业课,有一个多月没碰数学,导致考试时手感生疏,希望你们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单词是基础。单词一定要背(一些个别同学排除),但绝对不是死背,每天拿着单词书,一个读一分钟的这种做法我非常不提倡,用我们系主任的一句话是:这种蠢方法看着就心疼。单词分三种来记,分别是完全没见过、见过不熟、很熟,对于已经很熟的单词就不用背了,耽误时间,只需熟悉用法以及在那种文章里比较常见即可,对于那种见过但是不熟悉的就要着重背,因为那是你的软肋,这种单词往往是要么不出现,要么出现就致命的,所以一定要熟记,可以以天或是周为单位来巩固记忆,而对于那种完全陌生的单词(我有强迫症,对于我来说我是一定要记下的),如果纯以考研为目的的话,我个人不建议背诵,混个眼熟就行。考研单词书过了几遍之后,就要放一放,开始入手真题上的单词了,最主要的是阅读里的单词,把真题的阅读单词整理出来反复记忆,尤其是总是出现的,且其意思因语境而与平时记忆中的意思不同的,一定要熟记。对于完型,翻译及新题型中单词要着重看近5年的。单词就磨叽到这,不明白的再问吧。其次,阅读是关键。有人说你的阅读分数再乘以二基本就是你的英语分数,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八九不离十。对于阅读,我的方法就是,做真题。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阅读真题,我精读了至少15遍,泛读了无数,有的文章我甚至都背下来默写下来,最后阅读还是错了两个(那两个正是我犹豫了好久改了好几次结果还是改错了),我没有留着真题说什么等到最后测验一下,我觉得那样有点浪费资源,不过大家可以视情况而定吧,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习惯不同。阅读的问题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出处,总结一下出题人经常会在什么地方出题,出一些什么类型的题,我习惯标出段落以及为每段中的每句话标上号,在做题的时候,比如第21题是在第一段第二句,那就在21题旁写下P1-②,这样检查的时候比较有条理。再次,写作不要拖后腿。写作我就是多背背美文,积累一下素材,小作文把要求都写出来就行,大作文就是要调理清晰,紧扣主题就行。最后,完型翻译新题型的话,就是多做做真题,我也没有什么经验可言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并应用基本理论。这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你需深入理解这些理论,并能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中去。例如,你尝试分析为什么某些商品的价格会上涨或下跌,或者企业为什么会选特定的生产方式。理解这些理论的关键在于多做案例分析,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
宏观经济政策是另一个重要的部分。你需掌握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关键指标的计算和解释,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运行。这部分的学习建议结合时事,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动态,这样更直观地感受到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再者,微观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常考点。理解博弈论的基本模型如零和博弈、合作博弈,以及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问题,这些都是需深入研究的内容。凭做题和讨论,提高逻辑分析能力。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要建立系统性的知识框架,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大量做题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课后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能帮助你巩固知识,熟悉考试形式。定期回顾和总结也很重要,防止知识点遗忘。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研友,共同讨论、相互督促,会学习过程更加高效且有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毅力,经济学虽然理论性强,但只要你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定能攻克难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的,尝试将其应用于现实情境,会大大提升理解力和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