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这本"红宝书"大约包含三百到四百页的内容,建议你首先阅读现代历史的部分,接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研读"红宝书"的过程中,你可以结合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做配套练习。到了十月中旬,你会看到一本名为"风中劲草"的辅导书,购买并浏览一下也是非常有益的。尽管市面上的政治复习材料琳琅满目,但我有两个重点推荐:一是多做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这是提高分数的关键;二是重点关注肖秀荣老师在考试前夕推出的预测卷,其准确率非常高。
考研数学方面:
首度复习高等数学时,我推荐使用经典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粉皮本),对于线性代数,则选用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阅读的同时同步解决习题,坚持独立思考,即使查看答案后,也会重新独立计算以巩固理解,绝不依赖捷径。我还习惯在书旁标注解题步骤和关键点。如果可能,这两本书最好能通读两遍。我每天平均投入约5小时于数学学习。然而,一轮过后,早期内容难免有所遗忘,所以在第二轮,我侧重通过练习题来唤醒记忆,提高技能,选择了660题,并在做题前梳理章节知识点,这有助于深化基础概念的领会。
进入后期的一个月,我每天上午专门做一套数学试题,交替使用真题和模拟题以适应不同的出题风格。熟悉真题能有效掌握常考重点,但难以覆盖所有知识点,这时,模拟题的预测功能就显得重要。我挑选了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预测卷中的10套来做,其中涉及的差分方程题目,在之前的预测题中已多次练习,因此答题时非常流畅。级数部分我一直存在短板,却心存侥幸未加弥补,导致考试时遇到相关大题只能凭空想象,颇为艰难。到了复习后期,真题得分稳定在135分以上,模拟题则保持在120分左右。
面对遗忘的内容,我会抽出时间专项复习。做模拟卷时遭遇挫折是常态,我通常每隔几天的综合训练后,会用一天来填补知识空白。如果时间更充裕,我会增加更多模拟题的练习,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熟练程度还需提高。总的来说,考研准备应尽早开始,而非拖延。
考研英语方面:
很多人说北京压分,但是大家不要因为这个就望而却步。毕竟公共课也是很拉分的一门,所以大家依然要足够重视并且尽量让它为自己增光添彩。其实英语就是背单词+做真题,一定要反复做真题!不要做模拟题!只有真题才是最贴近考试思路的,大家考研时间那么紧张,一定要用含金量最高的真题来做。真题反复做,我就是一直用铅笔在真题上做,然后做完以后擦掉留着做第二次。另外,一定要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点很重要,就算你看不懂题目也能做到猜对。书的话推荐黄皮书,就个人来说自己很喜欢它的排版,可能学起来也会心情愉悦一点,哈哈。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力学是一门研究水流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应用的学科,它是土木工程,特别是这个专业的基础。理解并掌握水静力、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是至关重要的。这部分内容包括流体静压强、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需扎实掌握。
对流体静力学部分,要深刻理解压力分布规律,尤其是伯努利方程的应用。这不仅在理论计算中频繁使用,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流体动力学部分,如理想流体流动和实际流体流动的理解,以及欧拉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应用,都需凭大量的习题和案例来加深理解。
边界层理论和湍流模型是水力学中的难点,但也是实际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部分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尝试理解和应用这些复杂的概念和公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实验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福州大学的实验室设备齐全,有很多模拟实验进行,凭亲手操作,直观地理解水流特性,这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大有裨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需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比如分析河流流动、海洋潮汐变化等。
复习阶段,我会推荐使用历年的试题进行模拟训练,这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到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多参与讨论,和其他同学交流解题思路,也是提升理解的好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