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拥有坚实的政治基础,直到16年的暑假我才着手准备复习。初期阶段我只是简单地过了一遍四本书,接着在第二轮中通过广泛做题来全面掌握各个知识点。第三轮,我依据教学大纲反复练习并整理错误题目,第四轮则是通过各类模拟试题来构建答题模板,并对大题进行总结。最后,在第五轮复习时,我专注于回顾错题集和优化答题模板。尽管我在主观题部分表现一般,但总分依然保持在不错的水平。相较于其他科目,政治或许显得不太突出,但却不容忽视。如果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政治科目反而可能成为最容易提分的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习惯举足轻重,我通常在每日三餐之后,选择在校园内沉浸于书籍之中,诵读词汇,默念作文,研读各类篇章,无一不可读。但我有所规划,早晨专注于词汇,午后则是复习笔记,夜晚则用来精读作文。将需阅读和记忆的内容划分清晰,并为每个时段制定明确的计划。当然,形成习惯才是关键,同时,饭后漫步也有助于消化,保持愉悦的心情。当这种习惯真正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会感觉到自己的时间仿佛比他人更为充裕,记住的知识点也如泉涌般丰富,这无疑会大大提升你的自信心。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理解并掌握其核心观点至关重要。我建议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大部分入手。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需深入研究社会经济结构如何影响上层建筑。辩证唯物主义则要求理解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运动性,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也是考试的重点。我建议凭阅读原著,结合实例来深化理解,做笔记整理关键概念,以便复习。
中西哲学史的学习需有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度的比较分析能力。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现代,中国哲学从中庸之道到新儒家,都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我建议先梳理各个时期的主要哲学流派和代表人物,深入研究他们的主要观点。比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认识论,孔子的仁爱观念,王阳明的心学等。对每个哲学家,不仅要了解他的思想,还要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我通常会凭绘制思维导图来帮助记忆,并尝试用自己语言复述,以确保真正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哲学理念融入生活和实践中去思考。例如,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用中西哲学史的知识解读当代的文化冲突。这种方法不仅能加深理解,还能提高答题时的逻辑性和深度。
定期的模拟练习和历年真题的解析也不可忽视。它们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升解题速度。也要注重自我反思,找出知识盲点,及时补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