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选择题就是比较细小的知识点,考察基础知识。每年虽然有大纲,但是没有重点、背的效率很低。建议看蒋中挺的复习全书,所有科目都在里面,有细小的重点,九月份开学之后认真再看一遍。后期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大题,时常翻翻选择题知识点就好~买几套卷子,考前练练测测问题不大。估计99%的考验学生都会买肖秀荣的书,然而政治这一大科国家肯定也想考察出区分度,所以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主观题只靠背诵一下最后的四套卷是不够的,还是那句话,平时积累,多写多练,才能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这次的经历确实给了我许多启示。稳固的基础是绝对的关键!我建议你们在阅读教材时,务必关注基础知识,遇到不理解的概念要及时向教师请教,别让疑惑埋藏心底,否则在后面的练习中可能会频繁出错。随着时间推移,知识点的遗忘和混淆会让你不得不再次回溯课本。记笔记是必要的,尤其是那些易混的定理和错题,它们能帮助你巩固记忆,方便日后查阅。为数学分配充足的时间是必须的,但每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快速遗忘。最好是结合看书与做题,这样既能深入理解,也能有效记忆。暑期我完成了第一轮复习,随后开始了全书的练习。李永乐的全书是经典之作,几乎每位同学都有。例题同样重要,高效解题的习惯应从一开始就培养。我遗憾的是,到了最后阶段才意识到解题速度的重要性,那时已经来不及了。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日就注重训练速度和准确性。我个人认为,十一月开始接触真题是比较理想的,而我在十二月才开始,这使得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分析错题。希望你们能够吸取我的经验,把数学变成自己的强项。
考研英语方面:
我承认,我的英语水平相当有限,因此在四五月份期间,我平均每天投入约7小时来学习英语。到了五月底,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词汇的记忆,并且熟记了2001年前的所有阅读理解真题。这个阶段结束后,我对英语的理解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每日坚持背单词是必须的,我自认为英语基础薄弱,四级考试的通过简直是幸运女神的恩赐,而考研英语与四六级的关系并不大。初期,我主要专注于翻译,通过解析复杂的句子来掌握语法规则。我从五月份开始接触真题,但选择了从1994年开始,先从较为简单的部分入手,因为我需要打牢基础。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英语还不错,可以从2000年后开始做。我总共大约重做了五遍真题,不过我不打算详细说明每个阶段的具体时间安排,这取决于个人情况。直到九月之前,我确保每天至少花费5到6小时在英语上。重点不在于刷题次数,而是理解和掌握每一个题目。作文练习至关重要,务必亲自动笔。可以借鉴模板,但别生搬硬套,要学会灵活应用。后期的自我模拟考试极其关键,它能让你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我个人觉得黄皮书和陈正康的英语教材非常适合我。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数据结构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方式,更是算法设计的基础。你需深入理解线性表、栈、队列、链表、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性和应用场景。例如,栈是后进先出的数据结构,常用于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等;树则广泛应用于文件系统、数据库索引等。
对每种数据结构,你需熟练掌握其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这是分析算法效率,进行问题解决的关键。例如,二分查找法在有序数组中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但在无序数组中就失去了优势。
再者,实际的编程能力也不能忽视。你需能够使用C++、Java或Python等至少一种语言实现这些数据结构,并能编写相应的算法。比如,链表的反转、二叉树的遍历等都是常见的编程题型。编程实践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数据结构,也是考试中的重要考核部分。
,理解和应用排序算法是数据结构的重要部分。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冒泡排序等各有优缺点,需按具体问题选合适的方法。特别是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它们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但最坏情况下分别为O(n^2)和O(nlogn),理解这一点对优化算法很有帮助。
对图论部分,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的理解和应用也非常重要,它们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路径寻找、最小生成树等问题时非常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