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时期专攻文科,因此对像政治这样的文科科目有一定复习基础。我的政治复习起步相对较晚,大约在8月才开始。我采取了分阶段学习的策略,确保全面提升。8月期间,我只是浏览肖秀荣的1000题,重点攻克选择题,通常会在一天中较为疲惫的时候抽出20到30分钟做一些选择题。对于关键知识点,我会简略记忆,但务必标记错题,红色笔迹尤为醒目,这对后续复习大有裨益。不必过于追求复习资料的整洁,多做标记是个实用技巧。这样,整个8月我便完成了对政治科目的初步了解。
到了10月中旬,我开始深入使用《肖秀荣1000题》,快速完成单选和多选,并参照其他答案解析来理解。记住,你关注的不仅是这一题,而是背后的知识点。快速阅读答案解析,将自己不熟悉的部分记录在题目旁边或笔记本上(就像错题本一样,实际上并不会占用太多时间)。这时不必太纠结正确率,因为在缺乏系统知识框架的情况下犯错是正常的。
一般来说,政治知识点的系统复习需要等大纲解析发布,不过去年发布时间较晚,我记得是在9月份。在这之前,我先看了一遍任汝芬的序列一,大概浏览了两遍,不算特别精细,所以进度较快。其中,哲学部分是最耗时的。大纲解析出来后,它就成了最权威的参考资料,必须认真对待,在考研之前至少要详细研读3到4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序列一和大纲解析一起练习多选题,因为多选题难度较大,建议对照知识框架来加深理解,同时有助于提高论述题的表述能力。
考研数学方面:
在考研数学的学习中,有些章节难度较高,深入研究会相当繁琐,但如今的考试已较少涉及这些过时的内容,因此可以适度调整学习重心。数学复习切记要提早启动!同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务必通读课本并完成课后习题。从3月到6月,你应该能初步完成课本的第一轮复习,对哪些高频必考知识点心中有数。暑假期间是强化提升的关键时期,可进行全书的第二轮复习及加强训练。9月起,建议按板块进行专项练习,线性代数方面,我推荐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配合同类教材如张宇十八讲。10月中旬,开始着手30年真题,每天一套,严格按时限作答。进入12月,通过张宇的8套和4套模拟题进行实战演练。模拟题的计算量较大,实际考试虽可能不如模拟题难,但由于考场压力,你的得分可能会略低于平时。因此,模拟测试的作用不容忽视。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词汇时,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单词书籍虽样式各异,实质内容却相差无几,毕竟研究生考试要求的词汇量是统一的。我当初选购的是《考研英语词汇》的正序版,后来又与同学互换使用了乱序版,分别进行了背诵。词汇好比英语的基础框架,缺乏足够的词汇积累,阅读理解将难以开展。这个过程确实单调乏味,需要自我毅力来支撑。实际上,你可以提前开始,比如在大三下学期就着手记忆单词。当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词汇后,可以尝试去做一些英语真题,从而初步了解其出题风格。坦白说,我对英语的复习投入是最少的,每天只坚持做两篇阅读并记忆一些单词。虽然我的英语水平并非顶尖,但成绩却让我深刻体验到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道理。准备得越充分,得分的可能性越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力学的核心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门学科涉及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如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这些都是必须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理解和应用伯努利定理是解决许多水力问题的关键,了解并能灵活运用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的区别也至关重要。
水静力学部分,需深刻理解压力的概念,熟练计算水面下的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并能够解决各种静止液体中的压力分布问题。流速、压强和密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考试的重点。
再者,水流动力学部分,我会强调管道流动、明渠流动和堰流等章节。对管道流动,要熟悉均匀流和非均匀流的特性,尤其是临界状态的概念;明渠流动则需理解弗劳德数和曼宁公式,掌握断面平均流速和流量的计算;至于堰流,要掌握薄壁堰和宽顶堰的流量计算,这些都是常考点。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课本,参考书和历年真题也是重要的资源。多做题,特别是历年试题,帮你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自己解题,找出问题的本质,这样记忆会更深刻。
实验和实地考察也是学习水力学的有效方式。凭观察和实验,直观地理解水的流动特性,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