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我认为最好从暑假开始,因为课程内容确实比较丰富,这样安排能减轻一些压力,不必过于紧张。我会按照这样的步骤阅读《政治大纲解析》:首先,快速通读一遍,不做任何笔记;接着,结合往年的试题,标记出关键点;然后,多次复习并牢记这些标注的部分。我习惯使用肖秀荣的教材,不过今年他的预测题目命中率不高,所以期望值不宜过高。通过剖析真题,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些重点内容,让自己心中有底。对于做错的题目,需要不断回顾以巩固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虽然今年题目比较难,但是高分的也大有人在。我从四月份开始学习,并做了两本儿在我心目中最珍贵的笔记,基本上是每天都会拿出来翻看。然后我开始做李永乐老师的全书,上面的题型都是比较经典的题型,刚开始做可能会感觉比较吃力,但是当你真正投入进去,你就会渐入佳境~一开始感觉做题做特别慢。有时候错多的时候也会感到很气馁,但好歹还是坚持下来了。尤其是当看到做完两本习题之后,成就感还是非常大的。从十月份儿开始做历年真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了从八九年到一二年的真题,留下了几套做为以后的模拟考场用。二刷真题时我用了宇哥的真题大全解,二刷结束后就开始了做模拟题,我做的模拟题有合工大五套卷,宇哥的八套卷,李永乐老师的6+2。到后期基本上是每天上午拿出三个小时来模拟考场做题,第二天上午来批改整理,错题还是挺有价值的,要多多温习。其实对于学数学来说,最百听不厌的就是多做题,你做题多了水平自然提高,巧合的是最终我的考研成绩和我的宇哥八套卷四套卷平均分是基本一致的。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直至暑假前夕,我每天都坚持做一篇张剑的《阅读150篇(基础版)》黄皮书。在此期间,重要的是别过于在意正确率,目前做阅读的目标是为了形成英语阅读习惯和培养语感,内容比答案更为关键。有人可能会问,在读这些文章时是否应该记住陌生的单词呢?这个问题因个人情况而异,如果你觉得时间允许,记单词当然有益;如果觉得已经有足够的词汇书要处理,不记也无妨。完成《150篇》后,暑假来临,我开始着手97年至04年的真题阅读,依旧是张剑的黄皮真题集。至于每天做多少篇,我认为都可以,我个人选择每天一篇。在做真题时,要注意收集不认识的单词,并结合后面的解析来剖析段落、研究问题、理解复杂句子,甚至全文翻译。尽管97至04年的题目风格与近几年有所不同,但接触一下仍然很有益。暑假结束后,我进入了05年至今的真题训练阶段,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题目的参考价值逐年提升。这个阶段的训练和暑假时期相似,依旧需要记忆新词、分析问题和段落、处理长难句。每个人应对真题的方法不尽相同,有些同学会选择每天攻克一年的阅读部分,标记新词、研究长难句,第二遍分析文章,第三遍分析题目,如此反复多次。这种方法似乎很普遍,也是主流之一。然而,我的做法略有不同,我只做了一遍,对于一些较难的文章,我会再做一遍。我每天只做一篇阅读,当天就会标记单词、长难句,分析文章和题目,以及翻译全文。因此,我的复习策略可能稍显非主流,师弟师妹们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我这个人可能比较倾向于深入钻研,无论是政治大纲还是英语阅读,我都仔细研读,认真思考,所以在做题速度上相对较慢,以至于没时间做第二遍。每个人都应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工具,形成独特的解题和阅读方法,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对了,别一次性做完所有真题,记得保留最近三年的,考试前半个月用来模拟实战。李剑的《考研英语词汇真经》我看了六遍。前三遍通读,第四遍只看单词,第五遍和第六遍只看例句。我认为这本书归纳得相当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融合了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化学的实际问题,涵盖了热力学、动力学、统计热力学、量子化学等多个领域。备考时,我首先把重点放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上。例如,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热力学三大定律,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对每一定律,不仅要它的表述,更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应用条件。
动力学部分,要重视反应速率和机理的研究,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Arrhenius方程的应用。统计热力学虽然相对抽象,但它是理解微观世界的基础,尤其是分子的统计行为和宏观性质的关系,需凭大量练习来深化理解。
至于量子化学,这部分可能较为复杂,涉及到波函数、薛定谔方程等内容。我建议使用直观的方法去理解,比如凭氢原子模型来理解电子的能级分布。掌握常用的量子数和光谱项是非常必要的,这对解析分子结构和预测化学反应非常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对每个知识点,先尝试自己理解,再进行记忆。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关键,无论是教材后的习题还是历年的试题,都要尽量多做,尤其是在复习后期,模拟试题的训练有效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讨论和交流也是提升的好方式。找同学一起探讨难题,或者参加线上线下的学习小组,互相答疑解惑,共同进步。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定期向导师教,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往往能帮助你打开新的思路。











